推薦答案英國:兒童安全指南樸素實用
英國政府頒布的《兒童10大宣言》大受國內家長的熱捧,它實際上是英國對兒童的安全教育指南。
其具體內容包括:安全的權利——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保護自己身體的權利——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生命第一的權利——生命第一,財產第二;向父母講真話的權利——小秘密要告訴媽媽;拒絕毒品與危險品的權利——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與陌生人打交道的權利——不與陌生人說話;緊急避險的權利——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面對侵害不遵守諾言的權利——不保守壞人的秘密;對壞人可以不講真話的權利——壞人可以騙。
孩子們由此知道,在關鍵的時候可以踢人、咬人、撒謊、砸東西、奪路而逃,貌似顛覆了教育孩子“懂禮貌”的傳統(tǒng)做法,卻教會了孩子發(fā)現(xiàn)危險、積極應對的本領。中國家長們認為宣言尊重兒童的人性,樸實且具操作價值。
為了有效保護校園安全,從幼兒園到高中,英國的每所學校里都設有一名荷槍實彈的警察。他們會呆在一個單獨的房間里,保持警覺,隨時行動。此舉除能有效應對“暴力學生”外,也能對社會力量企圖傷害學生的行為形成震懾。
英國教育部門還向家長們提出明確要求,明確他們肩負著“安全責任”。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要求家長統(tǒng)一接送,家長必須把孩子送進校門,放學后老師和孩子在學校操場的固定區(qū)域等候家長來接。
美國:立法確定校園安全的戰(zhàn)略地位
美國政府從立法上將建設安全的學校確立為國家教育目標之一。1987年,美國政府制定和頒發(fā)《美國校園安全守衛(wèi)法令》,規(guī)定學校必須每年發(fā)布校園安全政策的實施情況和校園內發(fā)生違法犯法行為的數據。1994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將“安全的學?!倍?項國家教育目標之一。美國關于校園安全的立法還有《校園禁槍法》《改善校園環(huán)境法》等,各州還根據具體情況有自己的立法。
美國中小學的校園安全保衛(wèi)工作處于“外松內緊”的狀態(tài)。美國96%的公立學校要求來客登記;80%的公立學校實行封閉的教學環(huán)境管理;53%的公立學校對在校內設建筑物實行嚴格的限制;約39%的城市學校配備金屬探測裝置;一些學校還安裝一種高科技系統(tǒng),能夠儲存學校員工、學生的全部資料和相片。如果不是老師和學生,在學校里活動必須佩戴標明身份的標簽,例如“家長”“志愿者”等。
放學時,學校附近一般會出動交通協(xié)管,幫助維護秩序。許多學校聘請當地的警察幫助制訂校園安全計劃,處理校園安全事故,并且特別重視志愿者在維護學校安全中的作用。同時,學校在遭遇安全威脅時也會隨時給家長以安全提醒,防患于未然。
借助外力保障校園安全的同時,學校注重培養(yǎng)兒童的安全意識與求生能力。幼兒園經常通過靈活多變的手段增強兒童的安全意識。在戶外活動時,為了培養(yǎng)孩子預測、判斷、回避危險的能力以及探索、創(chuàng)新、自主的精神,教師允許孩子嘗試各種他們自創(chuàng)的具有“冒險性”的活動。美國教育部門設立???,幫助學校進行緊急疏散演練,訓練孩子如何應對歹徒入侵校園這樣的緊急情況。
韓國:家校聯(lián)手預防政府保障補償
上學及放學時,學校會安排專門的老師維持校園門口治安,家長們也會輪流做志愿者,協(xié)助校方維持校園周邊交通安全。從幼兒園開始,韓國學校每年都會組織3至4次消防安全演練,使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在危急情況下能迅速而有秩序地逃生的意識。
為了防止校園內發(fā)生安全事故,并及時補償受害師生,韓國自2007年9月起正式施行“有關預防學校安全事故及補償法律”。其主要內容包括:政府有關教育管理部門應優(yōu)先支持安全方面的預算,每年兩次以上對學校安全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同時對師生進行有關預防校內安全事故的安全教育。另外,韓國教育委員會按地域設立學校安全補償共濟會,使管轄區(qū)內的師生都能加入學校安全保險,發(fā)生安全事故時能得到相應補償。
總體上韓國的社會治安較好,但針對學生的惡性事件也時有發(fā)生。2009年,韓國先后發(fā)生數起針對女學生的惡性騷擾事件,之后校方和家長都加大了針對學生人身安全的防范和教育力度。校方增加了校園周邊的攝像頭數量和保安的人數,家長們紛紛為學生購買可隨身攜帶的安全防范設備,如噴霧劑、報警設備等。
俄羅斯:配發(fā)身份識別牌和登記卡
別斯蘭事件發(fā)生后,俄羅斯政府計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加強全國中小學校的安全防范,其中就包括為中小學生配置類似軍用的身份識別牌以及記錄有學生身份和基本醫(yī)療信息的登記卡。
類似軍用的金屬制身份識別牌可以放在登記卡里,也可以戴在脖子上,即使遭到炸彈襲擊,該識別牌上的信息也不會丟失。登記卡主要包括學童的姓名、指紋、照片、家人資料以及基本醫(yī)療信息等,同時還有一些指導學生如何應對洪水、火災、交通事故以及恐怖襲擊等知識。目前,這一計劃還在試運行當中,如果效果良好,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日本:警力與高科技雙管齊下
長期以來,日本的學校面向當地社區(qū)開放,因為只有學校才擁有大操場和較大的室內聚會場所。但近年來發(fā)生的校園兇殺事件,導致日本學校不得不開始由開放走向封閉。
2001年,日本一名男子手持菜刀闖入一所小學,砍傷26名師生,其中8名兒童死亡。日本政府和社會痛定思痛,建立起一套保衛(wèi)孩子的長效預防和善后機制。日本已制定一部具體翔實的《校園安全法》,還為小學和幼兒園配備了警棍、催淚噴子、鋼叉。
在學校、幼兒園及附近設置“警察巡邏區(qū)”,派出佩帶警棍的警官在上下學時間段內執(zhí)行巡邏任務,嚴格控制校外人員進入學校。非上下學時間在距離學校不超過2公里的警察崗樓安排機動警員,一旦有可疑情況發(fā)生時,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在最外圍進行攔截。不少地區(qū)教育行政部門的職員們也會在上下學時開巡邏車在學校周圍巡邏,提供保護。
在校園內,學校設置錄像監(jiān)控系統(tǒng),增設保安員(年齡必須在65歲以下),隨時對可疑者采取措施。日本的許多小學校里原先設有公共圖書館,可供社會人士前來閱讀,現(xiàn)在校內的圖書館均不再對外開放。同時,強化小學生集體上學措施,放學時由多位教師分別帶領不同路線的學生排隊回家。
最近幾年,帶有GPS定位功能的兒童手機,深受日本家長歡迎。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只要用力拉手機的掛繩,手機警鈴就會鳴響,父母隨時可以通過電腦等設備確定孩子的位置、掌握孩子的行蹤。日本還在2004年推出了帶有GPS定位器的學生書包。
德國:引入 “動態(tài)風險分析系統(tǒng)”
針對校園暴力,德國引入一套“動態(tài)風險分析系統(tǒng)”,學校收集行為異常學生的相關信息,借助軟件加以分析,計算出某名學生暴力傾向的嚴重程度,以便掌控。有些德國學校讓學生們學拳擊、太極,以此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衛(wèi)能力,也讓他們在游戲中學會遵守規(guī)則和尊重他人。
在科技防范上,德國要求今年年底前所有學校要安裝警報裝置,一旦發(fā)生險情,將發(fā)出警報信號。在德國波茨坦市,每位老師都可以在險情發(fā)生時通過手機啟動特定號碼,激活警報系統(tǒng),警報聲可響遍教室、走廊、運動場館。
除了增添高科技安保設備之外,德國在保障校園安全上還注重加強危機處理機制的建設。在德國黑森州,許多學校都設立了危機處理小組、下發(fā)《危機情況下的處置》手冊,指導學校在遭遇槍擊等暴力事件時如何采取保護措施。應急預案中要求必須確保所有教室大門鎖上并用障礙物堵住,學生們趴在地上或者躲藏在桌子底下,等待警察的指令。
此外,德國老師之間還會約定特定的暗語,在險情發(fā)生時彼此發(fā)出警報并采取關閉教室門窗等保護措施,而不會讓學生知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慌亂。
新加坡:保安站崗巡邏
早在俄羅斯發(fā)生別斯蘭人質事件后,新加坡教育部和國家安全協(xié)調秘書處便對新加坡的校園安全進行了評估,隨后采取了系列措施。比如,學校安裝閉路電視并安排保安人員站崗巡邏等等。
不過,新加坡的犯罪率在世界排名中是很低的,校園安全案幾乎聞所未聞。人們晚上走在沒有人的街道上也不感到擔心,這和新加坡嚴厲的法律制度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在新加坡,犯罪成本極高,罪犯不僅會失去自己的工作,也會失去社會的信任,有過案底的人在這個城市里是很難生存的。
阿根廷:警民共建“校園安全通道”
2003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曾發(fā)生一起令人震驚的案件,一名叫盧西拉的中學生在學校附近遭到歹徒強暴并殺害,這起案件給阿根廷的校園安全敲響了警鐘。布宜諾斯艾利斯和附近地區(qū)隨后建立了一個由警察、交通安全人員以及商販組成的“校園安全通道”,共同維護校園安全,取得了積極成效,學校和周圍地區(qū)的惡性犯罪事件明顯下降。
在這個“校園安全通道”中,每到上學和放學時間,都會有警察以及交通安全人員在校門口及附近地區(qū)值勤。在學校附近經營的商販也被邀請加入校園安全體系,擔當起流動崗哨的職責,協(xié)助警方密切關注校園門口的可疑人群,并隨時為遇到緊急情況的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以上為廣為流傳的相關介紹,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