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


推選答案

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現設有3個辦公室(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教務辦公室)、4個系(地質礦產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國土科學與工程系、旅游管理系),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成礦作用及其動力學開放實驗室),3個教學實驗室(地質礦產專業(yè)基礎實驗室、材料專業(yè)實驗室、數字國土實驗室),5個研究機構(長安大學區(qū)域地質調查研究院、造山帶成礦研究所、地質構造研究所、國土信息與工程中心、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

學院現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學術實力強的師資及科研隊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研究員1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40人。其知名學者和學科帶頭人有湯中立院士,薛春紀、李勇、錢壯志、裴先治、劉建朝、隗合明、楊興科等數名教授,他們在礦床、古生物、大地構造等學科領域有很深的學術造詣。

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

學院現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構造地質學博士學位授予點,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等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旅游管理、無機非金屬材料、礦物加工工程、工業(yè)工程、地理信息系統、資源環(huán)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土地資源管理9個本科專業(yè)。目前在校研究生76名,本科生1630名。

地球科學與國土資源學院

學院在礦產資源勘查、國土資源調查、無機非金屬材料開發(fā)、地理信息系統開發(fā)應用等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在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固體礦產勘查研究領域,我院研究方向已經過長期辦學實踐和科學研究積累,自從20世紀60年代起,郭福祺、趙亨等教授就已從事云南個舊錫礦及金堆城鉬礦的研究和礦產勘查工作,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該領域研究在小秦嶺、秦嶺、祁連和準噶爾及天山等地區(qū)得到不斷加強,研究內容已拓展到基性—超基性巖、火山巖和花崗巖類的成礦基礎及礦產資源評價研究。近年來,在湯中立院士帶領下,基于我國金川“鎳都”資源勘查和理論研究,資源評價的研究范圍已涵蓋了東天山、秦祁昆、華北地臺和揚子地臺周緣、西南三江、遼吉等重要成礦區(qū)帶,并在國際巖漿硫化物礦床對比及資源評價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十年來學院在我國西部主要成礦區(qū)帶的金屬礦產區(qū)域綜合評價中已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先后在東西昆侖、天山、西秦嶺等區(qū)帶取得了銅、金、鉛鋅、鈷的資源綜合評價的多項進展,新發(fā)現了包括斑巖型銅礦、玢巖型金(銅)礦、火山(蝕變)巖型鈷(金)礦等礦床(點)多處。同時,在這些地區(qū)的鎂鐵、超鎂鐵巖以及造山帶花崗巖成礦基礎研究方面亦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目前,該方向的研究正在向縱深發(fā)展,有包括“973”專項研究(南疆地區(qū)古生代晚期階段鎂鐵—超鎂鐵質巖漿活動過程研究)在內的多個重要科研項目在進行。

“九五”以來,學院共出版專著24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31篇,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二等獎15項。目前在研項目30余項,其中國家攻關項目3項,基金項目2項,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4項,其他項目20多項。學院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發(fā)展步伐,以聯合辦學、產學研一體化等多種形式擴大辦學領域和范圍,以嶄新的姿態(tài)和更高的辦學理念迎接新世紀教學和科技大發(fā)展,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高層次的各類專業(yè)技術人才。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haolei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