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選答案稱容閎為“中國留學生之父”,既因為他是中國近代赴海外留學第一人,也因為他是中國人留學事業(yè)的拓荒者。
容閎(一八二八年至一九一二年),字純甫,生于香山縣南屏鎮(zhèn)(今屬廣東省珠海市)。容閎家境貧窮,父親到澳門打工,看到英國傳教士開辦的澳門馬禮遜學堂管吃管住不要錢,便讓兒子去讀書。這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開辦的一所洋學堂,容閎在學堂讀了六年書,讀《圣經(jīng)》,學英語,也學一些西方的人文思想和科學知識。當時的校長是美國人,叫賽繆爾.布朗,畢業(yè)于耶魯大學。
一八四七年,布朗離職返國,想帶幾個學生去美國完成學業(yè),香港的基督教會的傳教士會為每人提供兩年的留學經(jīng)費。容閎第一個站起來提出申請,他的同學黃勝、黃寬也站了起來。于是,好心的布朗夫婦就帶著他們到美國深造。
三人在布朗等人的幫助下進了馬塞諸塞州的孟松學校。黃勝一年后因病回國,侍奉寡母。兩年后,黃寬從孟松學校畢業(yè),聽從教會的安排,轉赴英國,考入愛丁堡大學,成為中國第一位留英學習西醫(yī)并獲得醫(yī)學博士學位的學者,也是中國最早從事西醫(yī)教學的教師之一。
容閎一八五○年考進耶魯大學,成為中國第一個美國留學生。他在學校品學兼優(yōu),為了解決經(jīng)費問題,容閎為同學們辦過伙食,后來,他又獲得耶魯大學兄弟會圖書管理員的職位,得以半工半讀完成四年學業(yè)。一八五四年,容閎學成歸國。
他憑自身的經(jīng)驗,認為要“以西方之學術灌溉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為此,他立志要讓更多的中國學生到美國學習。容閎畢業(yè)回國后,先后在香港高等法院和上海海關當過翻譯,也曾在寶順洋行經(jīng)營絲綢和茶葉。一八六三年,他向曾國藩建議創(chuàng)辦機器廠,并曾受委托赴美購買機器,籌建江南制造局。一八六五年作為江南制造局計劃之一,他建議派學生出國留學。一八七○年他又向曾國藩進言,終于在是年冬,清政府批準了容閎的派遣留學生計劃,從一八七二年到一八七五年,派遣一百二十人出洋留學,每年派遣三十人。學員年齡規(guī)定由十二至十五歲,需體格健康,懂中西文字,有殷實擔保,留學時間規(guī)定為十五年。
一八七二年七月,容閎組織的第一批留學生由廣東吳川人陳蘭彬監(jiān)督率領赴美,容閎自己先到美國準備。三十名學子,一律長袍馬褂,瓜皮帽,儀態(tài)端莊。當他們到達美國哈特福德市時,全城轟動。中國留學史大幕由此開啟。在美國,這些年紀未到十五歲的學童很快適應了新環(huán)境,學習成績優(yōu)良。
容閎一八七○年被命為“幼童出洋肄業(yè)局”副委員,任留學事務所副監(jiān)督,此后長期駐美,專管留美學生事務,一八七五年,并任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副大臣,直至一八八一年清政府撤回留學生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