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科研條件怎么樣


推薦答案很好啊,還有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呢,應該算是國內很不錯的科研院所了。

頂天立地鑄輝煌:南京大學近十年高水平科研成就回眸

在2014年“2011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名單中,南京大學牽頭的“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榮列榜首。至此,在獲國家認定的38個2011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里,南京大學牽頭建設的2個、作為核心協同單位參與建設的2個,協同創(chuàng)新工作走在全國高校前列。這一喜人的成績,正是南京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的體現。
“頂天立地”,一方面確立重點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著力打造一流科研成果;一方面融入國家地方創(chuàng)新體系,著力提升一流社會服務水平。時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的洪銀興如是規(guī)劃南大發(fā)展戰(zhàn)略。近十年來,一代代南大學人秉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精神傳統,甘于寂寞,勵精圖治,不斷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無論是科學論文的發(fā)表還是科技獎勵的取得,無論是瞄準國家建設急需還是圍繞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無論是攻克科研前沿課題還是扎實服務地方建設,南京大學的科研成果無不以高水平、高質量、高產出的特征令世人矚目。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科研條件怎么樣

——原創(chuàng)研究彰顯實力
高水平的原創(chuàng)研究催生出了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正如中科院院士、校長陳駿所言,以科學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是南京大學最重要的辦學特色之一。
2007年2月27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閔乃本和他的團隊憑借研究成果《介電體超晶格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和應用》,榮獲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霸紕?chuàng)新成果不能急于求成,它們要被人們所認識,往往需要二三十年的時間”,回顧自己團隊19年磨一劍的艱辛歷程,閔乃本院士如是說。
“甘坐冷板凳”的學術追求在南京大學不是個例。據統計,1999年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南京大學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二等獎17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4項;近五年以來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32項,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8項,全國各行業(yè)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每一個獎項的背后,都是一項項利國利民的科研成果;而每一項成果的背后,無不是南大人在實驗室里長年如一日的守望與堅持,求真與奉獻?!凹词乖谏鐣L氣浮躁、甚至是急功近利的大背景下,南大人依然能夠堅守這種嚴謹求真的科學精神,踏實沉靜、埋頭苦干、不求功名、矢志不移”,黨委書記張異賓如是說。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科研條件怎么樣

高產出的科研論文更加注重科研質量的提升。近年來,在南大學者發(fā)表SCI論文數持續(xù)增長的情況下,高影響因子論文(大于3.0)的比例由原來占總數的10%提高到36%。2000年以來,由南京大學教師參與撰寫,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級雜志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達22篇;在今年10月27日揭曉的最新Nature Publishing Index排名中,南京大學位列全國高校第三。南大教師在Nature子刊、PNAS、PRL、Angew、JACS以及部分影響因子大于20的學科群一流期刊上的論文發(fā)表數也顯著提升,從2010年的17篇增加到了2013年的55篇。
高水準的科研平臺建設成為高質量科研成果的孵化器。近年來,南大一方面打造科研平臺,一方面創(chuàng)新科研模式,從學科平臺和科研團隊兩方面入手去提升科研實力。目前,“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籌)和“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已運轉有序,不斷有成果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另外,2個國家2011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遺傳工程小鼠種子中心;5個江蘇高校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32個部省級科技平臺等一大批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承擔了大量的科研任務,也成為高質量科研成果產生的沃土。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科研條件怎么樣

——文化傳承固本筑新
82年前,羅家倫在出任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之一)校長的就職演說中,以“為中國建立有機體的民族文化”、“成為復興民族大業(yè)的參謀本部”定位學校的使命。時光荏苒,南京大學雖幾經變革,但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目標與追求卻始終未變。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體現在一部部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扛鼎之作上。自《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200部)、《冊府元龜》(校訂本)、《全清詞•順康卷》(20冊)等煌煌巨作之后,近5年來又有一批填補空白的文獻整理工程相繼問世:《中國佛教通史》(15卷)是海內外學術界、佛教界乃至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完整的《中國佛教通史》,填補了佛教通史研究的空白,獲得教育部第六屆高??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歷代曲話匯編》(15集)以曲話的形式勾勒了中國戲曲史發(fā)展的脈絡,在學術史與出版史上均有填補空白的意義;古籍文獻研究團隊開拓性地開展“域外漢籍研究”,占領了國際漢學在該領域的制高點;70冊《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被譽為繼清末楊守敬《古逸叢書》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同類叢書。
在“頂天立地”戰(zhàn)略的指引下,南京大學哲學與社會科學通過戰(zhàn)略規(guī)劃和頂層設計,在不斷提升研究層次和質量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哲學與社會科學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chuàng)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南京大學積極推進增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話語權。2009年,《資本主義理解史》(六卷本)出版,該文卷是對馬克思主義和西方左派關于資本主義的理解進行的一次系統、全面的研究,這在中國甚至世界范圍內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尚屬首次。南京大學還在國內率先建成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多語種多媒體數據庫,這一集馬克思主義原始手稿、多語種文本和社會科學經典文獻為一體的大型多語種多媒體數據庫,資料全面、技術先進,在國內外學界已產生重要影響。
借助南京的地域優(yōu)勢,南京大學已成為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和中華民國史研究的重鎮(zhèn)。繼獲得第五屆教育部優(yōu)秀社科成果獎一等獎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之后,南京大學又完成110萬字的《南京大屠殺全史》,用大量第一手資料,為日軍大屠殺罪行提供鐵證。2014年,兩岸四地68位學者合力完成的一千萬字《中國民國專題史》已交出付印,計劃在兩岸舉行首發(fā)式。
南大連續(xù)13年成功舉辦了33次“江蘇發(fā)展高層論壇”,被譽為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承擔世界第一斜拉橋、被省政府稱為“江蘇第一工程”的蘇通大橋建設的管理研究,在大型復雜交通工程建設管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獲得2009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全面調查、梳理、研究了江蘇文化遺產,為保護、彰顯江蘇文化遺產做出了重大貢獻。此外,已形成南大特色的中華傳統文化研究、中國道路和問題研究、國際問題研究等文科研究集群也正在國內外相關領域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
在“頂天立地”的背后,是南京大學承擔國家科研任務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五年來,我校文科教師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60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3項,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76項,其中,2013年度42項課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立項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2014年度第一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我校獲得5項重大項目立項資助,位居全國第一。
——協同創(chuàng)新再繪新篇
“2011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計劃,是繼“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國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重要舉措。站在新百年的發(fā)展起點上,南京大學結合長期的改革基礎,通過引入協同機制來激發(fā)學校自主創(chuàng)新的活力,較早啟動了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的培育工作,并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
2013年4月,南京大學牽頭的“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成功躋身首批國家首批14個“2011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之一。一年多內,南海中心各項工作初顯成效:目前,已向外交部、中辦、海權辦等部門提交20余份對策建言報告,提供中辦國辦50份圖集,為三沙提供圖件200份。
今年,南京大學牽頭的“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以全A的成績通過專家咨詢,在參評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中名列第一。這是繼去年“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位列面向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類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第一名之后,南京大學連續(xù)第二次在認定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各協同單位均是我國人工微結構研究的重要基地,物理學科評估名列前茅,集中了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籌)、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
此外,南京大學牽頭建設江蘇高校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5個、參與建設12個,校內還啟動了7個校級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的培育點,憑借文理科綜合優(yōu)勢以及豐富的研究前期成果,南京大學在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中國邊疆安全與周邊合作發(fā)展、中華文化認同與傳播、兩岸關系、大國關系等領域將產出更多的對策性成果。
正如陳駿校長所說,在未來,“南京大學要以回答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發(fā)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己任,不斷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大力推進原創(chuàng)科研,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haolei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