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核心價值取向(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民道德建設)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分享公務員考試核心價值取向的一些知識點,和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民道德建設的問題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話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決您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公務員考試核心價值取向(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民道德建設)

本文目錄

公務員考試核心價值取向(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民道德建設)

  1. 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公務員
  2. 山東公務員考試中,行測主旨觀點題怎么做
  3. 2012公務員考試《行測》指導:政治常識
  4. 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民道德建設
  5. 國家公務員考試是怎么面試的

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公務員

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公務員,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公務員考試核心價值取向(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民道德建設)

一、政治合格,立場堅定

《公務員法》明確規(guī)定:“公務員制度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要求公務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中牢牢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解決好政治方向問題,才能站得高,看得遠,走得穩(wěn)。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清醒來源于理論上的堅定。政治立場堅定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學習國家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與黨中央、國務院保持高度一致,具有強烈的組織性和原則性;

二、勤于學習,善于學習

作為執(zhí)行國家公務的工作人員不僅要牢固樹立為民眾服務的意識,更要提升為民眾服務的水平。如何提升服務水平,最根本的就是要求我們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當今社會是知識爆炸的社會,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公務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與世俱進,與時俱進。勤于學習,善于學習,要求我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向書本學習,同事學習,民眾學習,實踐學習,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服務民眾。

三、心系民眾,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集體都把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作為衡量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各個領域建設成敗的價值標準和評估標準。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更是與時俱進,把打造服務型政府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根本目標。打造服務型政府的關鍵在于公務員自身。作為執(zhí)行國家公務人員,公務員要牢固樹立四點意識:一是強化服務理念,實現從“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二是端正服務態(tài)度,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三是提升服務水平,加強自身修養(yǎng);四是注重服務實效,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判斷我們工作得失的標準。

四、淡泊名利,廉潔奉公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為民眾謀福利,也可以為個人謀私利。公務員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一定要牢記手中的權力是源于人民,要用于人民,而不能把它作為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加強自身修養(yǎng),“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另一方面,要不斷拓寬監(jiān)督渠道,充分發(fā)揮各種監(jiān)督媒介的監(jiān)督作用。作為公務員,我們要自覺地把自己置于各種監(jiān)督媒介的監(jiān)督之下,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批評,采納群眾意見,讓手中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只有堅持自律與他律的有機結合,我們才能不斷克服自身的各種局限,從而完善自我。

五、敢于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加速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深刻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巨大活力,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這必將逐漸成為制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桎梏。如何掃除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要求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于打破主觀偏見和習慣勢力的束縛,掌握新情況,發(fā)現新問題,尋求新方法,采取新措施,實現新跨越。

山東公務員考試中,行測主旨觀點題怎么做

行測主旨觀點題做法:

一、找準內容主體

內容主體是題干中的材料圍繞什么話題或人事物展開的。因為題干較長,包含的信息量比較多,提到的名詞也比較多。但不能反客為主,找錯文章表述的重點,導致做題出錯。確定文章的內容主體方法:

1、多次出現的詞語。

2、多次出現的句子的主語。

3、表達意思的落腳點。

二、理順行文邏輯

行文邏輯就是文章的結構,是作者在寫作時的思路。搞清楚行文的邏輯,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兩個方法:

1、注意關聯詞,把握重點

可以關聯詞語,判斷文章所重點表達的對象。在瀏覽時,可以根據關鍵詞的特點,略讀不重要的文字,直接把握文段的重點。

2、文章劃分層次

如果給出的文章邏輯脈絡不夠明確,會對解題增加難度。這就需要用分層的方法對材料內容做劃分,以便找出文章的重點。常用的劃分層次的步驟:

(1)找出各句主干。

(2)理清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3)特別注意觀點句。

三、把握作者觀點傾向

主旨觀點類題目一定會在文字中流露出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在閱讀時,要特別注意含有傾向性的詞語:

1、強調:應該、務必、必須、關鍵、重要的是。

2、總結:可見、因此、總之、證明。

3、態(tài)度詞:遺憾、吃驚、欣慰、贊嘆等。

四、排除錯誤項

錯誤項的類別主要有:

1、無關選項:表述正確,但是與本文無關或者不能從本文中得出此項結論。

2、錯誤信息:與原文不相符。

3、次要信息:主旨應當是文章的重點。選項雖文章有關,也不存在表述錯誤,但沒有提到文章重點,就是錯誤選項。

擴展資料:

行測主旨觀點題如何快速找到主旨?

(一)鎖定特定字眼找主旨

主旨觀點型題目的答案通常具有一定深度,基于此特點,鎖定材料或選項中包含特定字眼的句子或選項,便能在最短時間內初步確定答案。這一技巧對于分秒必爭的公務員考試而言尤為重要。

此類特定字眼有:“務必”、“亟待”、“應(該)”、“必須”、“需要”、“要”、“最重要的是”等。

(二)依據論述對象找主旨

論述對象指的是文段展開所圍繞的中心話題。冗長的文段常會讓人理不清頭緒,錯把次要的信息當作了文段的論述重點,這樣在做題時就難免犯錯。

1、通過句子的主語找論述對象

主語在句子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分析句子的主語,可以對作者的說明對象有一個準確的把握。

2、通過“研究人員”、“科學家”等字眼找論述對象

對于說明性材料,文段一般介紹的是一種新科技、新方法、新發(fā)現。因此,考生要特別注意“科學家”、“研究人員”這些特殊的權威主體之后的內容,他們的研究成果常是文段論述的對象。

3、表示某一特定含義的概念為論述對象

文段中出現的含有特定意義的概念,通常是文段的要點。尤其當該概念出現在段尾時,往往是文段的論述對象,與文段的主旨有密切關系。

(三)借助論證方法找主旨

主旨觀點型題目的材料以議論性文體為主,基于證明觀點的需要,作者在行文時會運用到相關的論證方法。分析這些論證方法,可以幫助考生準確地把握文段的主旨。論證方法有:因果論證法、歸納論證法、對比論證法、假設論證法、演繹論證法。

運用這種方法,考生要注意與例證法相區(qū)分,要看清文段的重點是想借這個普遍性的原理得出一個特殊性的結論,還是由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論證這種普遍性的觀點、原理。

(四)體會感情傾向找主旨

公務員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選材常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褒揚什么,貶抑什么,都與社會主流文化的價值取向一致。根據文段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或者文段的整體敘述風格,可以對作者的寫作傾向有一個總體的把握。這樣可以直接排除與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不一致的選項,提高解題效率。

2012公務員考試《行測》指導:政治常識

2012年公務員考試行測指導:政治常識

第一節(jié)核心考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

一、唯物論

1.世界的客觀性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規(guī)律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guī)律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為前提;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也是客觀的。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起著不同的能動作用,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3.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使主觀符合客觀,堅持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

二、辯證法

1.聯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必須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內部聯系。

2.運動和發(fā)展

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fā)展、滅亡的過程;發(fā)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學會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

3.規(guī)律

事物的運動、變化、發(fā)展都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guī)律的存在與發(fā)生作用是客觀的;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4.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應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fā)展階段也有不同的特點,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對事物的特點要進行具體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6.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

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7.內因和外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在個人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地對待內因和外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內因和外因結合起來。

8.量變和質變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堅持適度原則。

9.事物發(fā)展的趨勢

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zhàn)勝舊事物;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三、認識論

1.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2.透過現象看本質

認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認識要不斷深化;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分析與綜合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思維、合理想象在認識中具有重要作用。

3.實踐就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

四、歷史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價值觀具有行為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

3.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和社會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辯證統(tǒng)一的;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fā)揮集體主義的調節(jié)作用;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個人活動與社會發(fā)展相互制約、相互作用。

4.人生價值

正確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正確進行人生選擇的基礎和前提;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一定的主客觀條件;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不斷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qū),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

5.理想與現實

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屬于社會意識,也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把實現理想與現階段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

6.實踐

實踐是指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

科學發(fā)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一、科學發(fā)展觀

1.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并對其做了精辟的表述:“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強調“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統(tǒng)籌區(qū)域發(fā)展、統(tǒng)籌經濟社會發(fā)展、統(tǒng)籌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統(tǒng)籌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

2.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內涵

胡錦濤總書記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內涵??茖W發(fā)展觀,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這是我們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基本理論。

科學發(fā)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人本觀在新時期的繼承和發(fā)展,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格局;協(xié)調,就是要統(tǒng)籌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xù),就是要統(tǒng)籌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含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括社會關系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兩個方面,但主要是指社會關系的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包括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構想,又包括相應的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能力、社會治理方略和社會運行機制。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

第一,必須把握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方向。

第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做到“三個文明”共建。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第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精神,以人為出發(fā)點來謀求經濟社會發(fā)展。

第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注重社會公平。

第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任務

第一,切實保持經濟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

第二,切實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

第三,切實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第四,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第五,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

第六,切實增強全社會的創(chuàng)造力。

第七,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

第八,切實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

第九,切實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和治理工作。

第十,切實做好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工作。

以上十個方面,是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任務。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

胡錦濤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議》中,從六個方面歸納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fā)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個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2)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個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協(xié)調,人民內部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

(3)誠信友愛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

(4)充滿活力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是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激發(fā)的社會。要激發(fā)社會的活力,就要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chuàng)造愿望都得到尊重。

(5)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6)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

三、堅持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構建和諧社會

1.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的含義

科學執(zhí)政,就是要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制度、科學的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

民主執(zhí)政,就是要堅持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做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發(fā)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

依法執(zhí)政,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zhí)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guī)范化。

2.堅持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構建和諧社會

一是要堅持科學執(zhí)政,探索和諧社會構建規(guī)律。要牢固樹立科學發(fā)展觀,堅持科學執(zhí)政。以科學的理念、科學的眼光和科學的方式化解全社會的一切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力求有序、有度、有控地把握好改革創(chuàng)新、穩(wěn)定發(fā)展、統(tǒng)籌兼顧的辯證關系,營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和諧氛圍,探索和諧社會構建規(guī)律。

二是要堅持民主執(zhí)政,增強和諧社會構建動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堅持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始終與人民同心同德,始終服從服務于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我們黨必須有效地實施民主政治。

三是堅持依法執(zhí)政,提高和諧社會構建保證。依法執(zhí)政就是要求我們黨建立健全依法協(xié)調各階層利益訴求的工作機制,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大問題,并通過依法執(zhí)政和執(zhí)政活動的法制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進一步提高維護社會安全和穩(wěn)定的制度化水平,依法建立健全全社會民意暢通的規(guī)范機制,有效發(fā)揮司法機關的作用,維護社會穩(wěn)定、社會公平與正義和社會祥和的安定局面。

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民道德建設

常言道,“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強調的就是道德對于個人修身立業(y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期,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道德建設,更顯得尤為重要。

檢視當下,毒食品、黑心棉、“豆腐渣”工程、撞傷不如撞死、沒錢就不救治……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人感慨道德滑坡。同時,以彭宇案為代表的種種“好人惡報”事件,又讓越來越多的人感慨“好人難做”、助人有風險。作為肩負公共管理責任的公務員應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進一步快速推進貢獻智慧和力量。

【熱點新聞回放】

材料1:

北京第五肉聯廠、大興中瑞食品公司用豬血冒充制作假鴨血豆腐。這些假鴨血除了流入一些批發(fā)市場外,甚至還進入稻香村等知名食品店。“豬血變鴨血”事件,一徑報道,立即將稻香村等知名企業(yè)推向了風口浪尖。對此,對此,北京稻香村、北京第五肉聯廠昨天分別發(fā)布聲明,承認企業(yè)監(jiān)管不力。

稻香村同時對旗下所有門店的豬血豆腐進行下架處理,并在今后暫時停售該產品,同時公司對所有非稻香村自產的商品全面檢查。北京第五肉類聯合加工廠表示,此次事件是與公司的副產品加工承包商有關,公司已經立即終止與他們的合作。

而專家表示,從生產企業(yè)和銷售商的聲明來看,目前雙方都是在推卸責任。

材料2:

“救人者溺水生死不明,被救的一家三口竟選擇離開”。7月4日,婁底孫水河公園的救人事件成了網絡上的熱點事件,網友除在為救人者默哀、惋惜之外,也紛紛指責被救者的冷漠行為。更有現場目擊了事件的網友和市民發(fā)帖稱被救者離開時還出言不遜。(2012年7月5日《北京晨報》)

當素不相識之人的舍命相救,換來的卻是獲救者的冷言冷語,被救者的麻木姿態(tài)自然也就能成為民眾的眾矢之的。但就此事而言,與其對被救人員加以無謂譴責,不如用法律來保障施救者的權益,讓道德重新歸位。

不管被救者是否說過“關你*事”這樣的不近人情的言語,但這種不顧恩人、從容離開的做法顯然偏離了人性,這不禁令人想起上月發(fā)生在天津的一個類似事件:兩位女青年不慎落湖,一位中年男子奮力將其先后救上岸,衣服里的手機也浸水損壞。但兩位女青年連聲感謝都沒說就抽身離去。這樣兩個不同的救人事件,卻遭遇相同的冷漠結果,不得不讓我們感覺“知恩不報、撒腿就跑”的被救者行為并非孤立事件。

【名詞解釋】

1.基本公民道德規(guī)范

2001年國家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規(guī)定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包括:“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建設社會主義道德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2.道德滑坡現象

所謂道德,指的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們在特定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guī)范。社會主義的道德以愛國、守法、明理、誠信、誠實、助人為樂等為人們認可并身體力行的基本做人的準則,然而,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我為中心”的自私功利等為人所鄙棄的落后道德有了市場,且正影響著年輕一代,我們把這種表現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并影響人們行為的道德退化統(tǒng)稱為道德滑坡現象。

【道德建設宏觀對策】

1.加強道德建設需要從教育入手

加強對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傳播,弘揚孝、誠、和、廉等美德;加強對政治道德領域的廉恥教育,從底線上確保政治文明建設;把傳統(tǒng)道德教育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特別注重從青少年教育抓起;提高核心職業(yè)人群的道德教育水平,使之成為傳統(tǒng)美德的先行者。

1)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道德教育的主題,融入到整個國民教育當中,推動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經濟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2)逐步確立起以社會公正原則為最終依據的榮辱觀,用正確而高尚的道德觀教育統(tǒng)率榮辱觀教育。

3)全面加強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xié)作的教育網絡,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4)以家庭作為道德重建的中心,建立比較有效克制惡性個人主義發(fā)展的基礎。

2.培養(yǎng)高度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自信

道德自覺是對長期歷史積淀深深扎根于民族靈魂的對自身道德的充分肯定和自豪,對道德未來發(fā)展的堅定信心和極大勇氣。一個缺少道德自覺和道德自信的民族,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道德建設應從常識出發(fā),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尊重常識?!爸腥A傳統(tǒng)美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離開美德半步,輕者誤入歧途,重者跌入深淵?!?/p>

庫里克教授:“中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和與西方不同的發(fā)展道路,這使當代中國的道德建設之路,也注定與古代的、與西方的,有所不同。解決中國當下遇到的一些社會問題,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從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逐步調整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分配,進一步完善社會結構的整合,將有助于中國社會道德建設?!?/p>

3.道德建設應從己做起,塑造高素質品格

道德敗壞是一種蒙昧。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tài)。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

1)加強道德建設需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全社會都要講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實踐,才能積小流而成江海,積小善而成大德,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道德自律能力為道德自律行為之本。人人都負有不懈涵養(yǎng)道德自律能力的自然義務,人人都應為和諧社會的倫理秩序添磚加瓦。

2)要將道德上升到人生觀價值觀高度,追求道德要與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理想聯系在一起,道德的人生觀的功能應該滲透到我們血液里去。

3)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來開展道德教育和進行道德修養(yǎng)。

4.見賢思齊,崇德向善,樹立道德規(guī)范,匡正價值導向

在建設和弘揚社會文明風尚中,道德模范走在了前面,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通過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跡,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

通過典型的事例和榜樣人物的宣傳,把抽象的說理變?yōu)樯鷦拥男蜗蠼逃?,向全國人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對于培養(yǎng)人們高尚的道德品質,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動作用。

這些道德模范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在全社會激發(fā)起無數人向善的力量。道德在社會中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個人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社會和諧的公德建設,可以成為整個國家發(fā)展的巨大精神動力。

領導干部應做踐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楷模。廣大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作為黨組織的有機組成部分,應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加強道德修養(yǎng),做踐行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楷模。詳細>>

5.加強道德建設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

德以勸善,法以誅惡。要使道德教育由軟變硬、由虛變實,必須有一套嚴格的法律和制度來規(guī)范和保障。

保障制度的建立會讓善心更有安全感,切實消除人們行善的后顧之憂。

用完善的法律來為道德“撐腰”,好人才有更大的力量放心地做好事。

加大對道德墮落和失德行為的懲罰。在把道理講清楚的基礎上,要對道德墮落和失德行為進行嚴厲處罰。過去我們的道德建設,最缺失的就是對道德的墮落現象缺乏有效的制裁,我們要通過嚴厲的懲罰促使道德行為能夠內化成人們的道德自律。

6.營造良好社會環(huán)境,培養(yǎng)道德情操

胡錦濤總書記說過:“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美好心靈的塑造,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環(huán)境?!闭_把握文化產品的價值取向,培養(yǎng)接受者良好的道德品質。

大力推廣社區(qū)“公德論壇”,農村“道德評議會”,學?!暗赖路ㄍァ?、“市民文明巡訪團”等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做法,引導人們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培養(yǎng)道德習慣。

進一步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努力掌握話語權、贏得主動權,使社會輿論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發(fā)揮更加有力的作用。

綜合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以及互聯網、微博等新興媒體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傳播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和文化。

【其他建議】

1.我們應完善立法和司法體系,讓助人者無后顧之憂。加強對見義勇為和助人為樂行為的立法保護。

借鑒美歐及新加坡等國的相關法律,制定《助人行為保護條例》,加大對見義勇為和助人為樂者的保護力度。

一方面,加強對助人者的保護力度,制定“好心人免責條款”等,使助人者不會因為緊急情況下施救而成為被告甚至承擔法律責任,必要時由政府承擔助人者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而帶來的無法預知的后果;

另一方面,加大對被助者誣陷助人者行為的懲處力度。確認發(fā)生誣陷行為的,一律記入個人誠信記錄。情節(jié)特別輕微的,被助者須親自向救助者賠禮道歉,并處以一定金額的罰款或參加一定時間的公益活動;情節(jié)較為輕微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規(guī)定處以拘留和罰款;情節(jié)嚴重、影響惡劣的,根據刑法第246條、274條等規(guī)定,以誹謗罪、侮辱罪或敲詐勒索罪論處。

2.應完善獎勵和宣傳制度,讓助人者享助人之樂

鼓勵見義勇為行為。要加大政府專項資金支持力度,鼓勵社會捐助和慈善機構積極參與,進一步擴大見義勇為基金規(guī)模,不斷提高物質獎勵標準;將見義勇為行為與升學、就業(yè)、優(yōu)先享受社會保障等相掛鉤;助人者因見義勇為行為而誤工、致殘、致死或遭受其他重大損失時,政府部門和基金應加大對助人者及其直系親屬的資助力度;助人者因見義勇為遭遇法律糾紛時,由政府指定的部門提供無償法律援助或幫助聘請律師。

倡導助人為樂行為。對不符合見義勇為標準但可能蘊含一定風險的助人行為,提供全方位的幫助(包括物質和精神獎勵、發(fā)生法律糾紛時提供法律援助等)。在就醫(yī)、保障性住房申請、本人或子女就業(yè)等方面,對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提供幫助。進一步加強輿論監(jiān)督和引導,開展不同層次的助人為樂評選和推薦活動,宣傳表彰獎勵助人為樂行為,形成助人為樂光榮的良好氛圍,重塑道德規(guī)范、強化社會信任。

3.要完善教育和培訓體系,讓助人者有救助之技

積極普及救助常識和重要技能。將救助常識和重要技能納入教育體系,作為中小學、職業(yè)學校、普通高校等各類學校的必修課程之一,通過課堂授課、救助演習、見習實訓等形式提高救助能力;將普及救助常識和重要技能列為重要的公共服務之一,加強面向大眾的培訓和宣傳;將救助常識和重要技能納入公益廣告宣傳序列,倡導新聞媒體開展廣泛的宣傳活動。

建立分類救助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強對特定責任人員(如醫(yī)生、警察、消防人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等)救助義務和救助技能教育,并將其納入考核體系;強化特定責任人員的救助義務,加大特定責任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見死不救行為的懲罰力度。加強對普通公眾和未成年人救助常識教育和培訓,特別是對未成年人強化施救時的自我生命安全保護意識。

國家公務員考試是怎么面試的

國考按照招生人數1:3或1:5進入面試,面試的形式主要有三種,即結構化,無領導和半結構化。

一、結構化:這是最廣泛的面試考察形式??疾祛}型包括:人際關系,應急應變,綜合分析,計劃組織協(xié)調等。

二、無領導:一般中央機機關,“國字頭部門”考察無領導題型的較多,如國家稅務總局。題型主要有排序類,開放類等。

三、半結構化:一般外交部考察較多,這種屬于在結構化答題之后加入了追問的面試方式。

另外,國考面試的題量和時長一般為:考試時間15-25分鐘,題量3-5題。

而面試比例一般來說面試比例是3:1,就是從參加面試的3個考生中錄取一個,但部分崗位面試比例5:1,加大了面試環(huán)節(jié)的競爭程度,比如,中央黨群機關崗位,以及交通運輸部、外交部、教育部等國務院重要部門崗位面試比例均為5:1。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專題

國考信息匯總http://weifang.offcn.com/html/2019/08/85684.html,專題頁面將及時更新2020國考招考公告、職位表、公告解讀、報名人數、筆試備考、面試備考等重要考試信息

好了,文章到這里就結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公務員考試核心價值取向和2012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民道德建設問題對您有所幫助,還望關注下本站哦!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qq.com刪除

提交報名同學/家長:允許擇校老師幫您擇校調劑,同意《隱私保障》條例,并允許推薦給更多服務商為您提供服務!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haolei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