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以下的問題,關于公務員考試埋沒人才,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的測評要素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為什么公務員越來越難考了
相信越來越多人都發(fā)現(xiàn)公務員現(xiàn)在是越來越難考。所以有很多人就想知道為什么現(xiàn)在的公務員越來越難考。
的確,現(xiàn)在想要考取公務員的人是越來越多,因為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都知道公務員是一個非常好的職業(yè)。因為公務員是非常的穩(wěn)定。不僅如此,公務員的收入也非常的高。而且公務員他們的福利待遇也非常的好,更重要的是公務員還有非常好的晉升空間。所以現(xiàn)在越來越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考取公務員,這樣就會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也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都會考取公務員。這當然就讓考取公務員的難度越來越高。
我們看到之所以公務員越來越難考,首先是因為考公務員的人實在是越來越多。因為公務員是一個好的職業(yè),這就吸引了更多的考生參加公務員考試。但是我們卻知道有很多公務員的崗位,可能只招一到兩個人。但是卻有很多的考生來報考,這就無疑增加了公務員考試的難度。
當然更重要的是公務員考試之所以很難是因為公務員考試并不限定內容,而且公務員考試的范圍十分的廣泛。不僅僅包括了語文,數(shù)學,甚至還有很多的物理化學,各方面的知識。所以只有一個學習面更廣的人才更容易考取公務員。
所以我們看到因為現(xiàn)在公務員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職業(yè),越來越多人都想要考取公務員,這就使得公務員的確越來越難考,所以盡管很多人都認為公務員越來越難考了,但是想要考公務員的人依然是很多。
所以說現(xiàn)在公務員考試的確是非常的困難,但是我們依然看到,還是有很多人參加公務員考試。因為公務員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
盡管公務員考試非常的困難,但是我們看到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考生,他們都是非常認真和努力相信通過他們的認真和努力,不僅僅可以讓他們能夠考取公務員獲得成功,相信最終也會讓他們將來生活更加的幸福和美好。
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好考嗎
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好考。原因是:鄉(xiāng)鎮(zhèn)的行政單位,其本身就身處在基層,大部分可以報考的工作崗位都不會要求考生具有基層工作經驗;在學歷方面也非常寬松,本科生是主要的招考對象,有的地方甚至大專、中專學歷的考生也能夠報考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
大部分地區(qū)對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的需求比較大、限制條件較少再加上各地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考試政策的差別,因此其招考對象也相對廣泛,除少部分職位屬于定向招考外,更多的是面向普通公考人群。
擴展資料:
基層公務員是黨在基層的執(zhí)政骨干,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多年來,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堅持“凡進必考”,為基層機關選拔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改善了基層公務員隊伍結構,提高了基層公務員素質,為基層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但由于地處邊遠、條件艱苦等原因,近年來一些基層機關出現(xiàn)了“招人難”的情況,基層公務員隊伍人員短缺、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突出。為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關于“完善基層公務員錄用制度,在艱苦邊遠地區(qū)適當降低進入門檻”的要求。
國家公務員考試與科舉制度是一模一樣嗎
產生于隋朝,發(fā)展于唐朝的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延續(xù)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綿延長達1300余年??婆e制度給中國古代社會留下的痕跡即使在今天看起來也還是清晰而濃重,而公務員制度在當代社會發(fā)揮的作用正在變得日益巨大而深遠。1933年,羅納德曾經這樣寫道:“幾乎所有的西方學者都沒有注意到當今世界現(xiàn)存的高級公務員制度起源于中國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中國對這一制度的影響,而它往往被西方學者所忽視?!弊?905年清廷下諭徹底廢除科舉制至今已超過100周年。在21世紀的當今,之所以人們會重新提出并討論已經廢止了100多年的這項制度,無疑有著社會文化方面的深刻原因。
正如《從考官到考學》一文的作者所言:“百年來,科舉制雖廢,但考試作為選拔人才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不斷發(fā)展。科舉文化之精華,如統(tǒng)一考試的形式,公平競爭,擇優(yōu)選才的精神,以考促學的機制,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所借鑒,對高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國家公務員考試制度的形成和完善產生重要積極的影響?!北疚膶ξ覈糯目婆e制度與現(xiàn)代公務員考試制度加以比較分析,總結科舉制度的利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它合理之處借鑒到我國現(xiàn)行公務員考試制度中去。
一、科舉制度與公務員考試制度的比較
(一)考試內容和錄用程序
歷史往往出現(xiàn)輪回的現(xiàn)象,科舉制廢除百年之后,在中國的土地上又出現(xiàn)了國家公務員“逢進必考”的制度。其一,國家公務員的考試不是考學(即并非升入高一級學校的考試),而是考官(即通過考試選拔國家公務員)—從這一意義上講,兩者之間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其二,都是通過公正嚴格(至少在理論上)的文化考試,選優(yōu)劣汰,使考試中的勝出者進入社會管理階層—從這一意義上講,兩者之間的手段也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區(qū)別只是在考試的內容方面—科舉是考八股文,而現(xiàn)在舉行的公務員考試則要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管理諸多方面的科學知識。
公務員考試一般分為口試和筆試兩種。而像美國等國除了口、筆試外,還對某些技術人員進行實際操作的考試??荚噧热葑⒅貙嶋H,強調能力,并注意通才和專才相結合,對不同類型的公務員進行不同形式和內容的考試;錄用程序相對也比較簡單,大體分為四階段:即,招考、考試、選用和試用。而中國的科舉考試雖也有口、筆兩試,但考試內容嚴重脫離實際,不注重能力,只局限于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鼓勵死記硬背,八股文風,泛濫成災,往往造成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局面??荚囦浻贸绦蚋羌姺睆碗s,層級較多。拿清朝來說,它的錄試要經過縣試、府試、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和任用這樣一個過程,往往一個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要耗費了大半生的時光,甚至一個人到老也不能及第。
通過以上簡單的比較,我們便不難明白,只要稍作理性思考,便不能將科舉制全盤否定,科舉制的形成和被固定為一項國家制度,并非是人力的主觀設計,而是在多種方法比較中最優(yōu)選擇的結果。同樣,科舉制度延續(xù)1300余年,也決非任何封建帝王,統(tǒng)治階級刻意維系所能得逞,而是它本身相對的合理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自然達到的結果。
(二)官吏考核和晉升方式
現(xiàn)代公務員在考核過程中一般都遵循這樣一些原則:民主公開原則、客觀公正原則和保障原則(指公務員對不公平的考核評語有申訴的權利,甚至向法院提起訴訟)。晉升也通常是由考試晉升、考核晉升和年資晉升這幾種方式組成。這些做法的目的很顯然是為了確保對公務員在考核和晉升上的合理和客觀。而科舉制下的官吏考核和晉升固然有許多和西方文官制度下在官員的考核和晉升方面相同的好的原則和方式,但由于處于封建社會人治的大環(huán)境下,所以在操作時,往往帶有的是更多的人情關系烙印。考核官吏往往不是根據被考核者的能力和實績,而是根據考核官吏者自己的喜好、憎惡和與其的關系來作出判定。中國歷史上,像范仲淹、歐陽修等由于遭到不公正考核而不能升遷、甚至貶謫的官員不計其數(shù),這不僅使大量有才、有識志士不能脫穎而出,人盡其才,而且也加劇了各個朝代的滅亡步伐。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社會的轉型,無論經濟體制還是政治體制都相應發(fā)生了重大深刻的變化。公務員制度的確立便是其中之一。現(xiàn)行的國家公務員制度明確規(guī)定了必須通過嚴格、公正的考試程序,方能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政策,從而結束了公務員選拔的非制度性、非程序性和隨意性。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與古代的科舉制相比,這種考試對應試者尚有一些預設的條件,如文化程度(即大專以上文憑)、身份條件(如戶口所在地、應試者先前的職業(yè))……等等方面的限制。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應當汲取古代科舉制的優(yōu)點:即摒棄一切先決條件,使國家的行政機構向著盡可能大的社會面開放,凡有志于做公務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哪怕他沒有大專文憑、戶口也不在本地、是工人農民或從事其他社會職業(yè)……都可以參與考試。這樣才能體現(xiàn)公開、公平和公正,同時擴大人才選擇的范圍。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做會使應試人數(shù)大大增加,不利于操作管理。其實這種顧慮是多余的,因為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人們選擇職業(yè)的范圍比古代寬廣得多,愿意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決不可能很多。而且即使參考的人很多,也必須堅持考試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原則。
(三)法規(guī)、制度層面
中國的科舉制由于是出現(xiàn)在等級森嚴,以皇權為中心的封建社會中,皇帝的口諭、圣旨就是法令,所以它帶有了很強的隨意性和人治化的內容,也沒有形成相應的完整制度和法規(guī)??婆e往往隨著皇帝的意志變動而變動,可廢可立,可舉可停。以宋代為例,自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至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宋代建國已有97年,而科舉僅有44次。
西方公務員制度,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有了其法制化、正規(guī)化的內容。每個國家在有公務員制度的同時,都有相關的公務員制度主體法規(guī)。如英國1855的《關于錄用王國政府文官的樞密院令》、美國1883年的《彭德爾頓法》、法國1946年的《公務員總章程》、德國1953年的《聯(lián)邦官員法》。這些法規(guī)從制度層面上保證了公務員制度的連續(xù)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國與公務員制度有關的法規(guī)是1993年8月頒布的《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這個條例與西方國家頒布的有關法規(guī)相比,不僅在數(shù)量上不夠,而且在內容上也有待于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加快與公務員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建設,一方面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公務員管理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性的內在需要。
二、從科舉制度看現(xiàn)代公務員考試制度
(一)政治角度
1、科舉制它極大地拓寬了官員選拔的渠道,面向全社會公開進行選拔。凡是有文化的人都可以參加考試,從而打破豪門世族對行政權力的壟斷。即使最貧賤家庭出身的人,也能通過這一正常的競爭程序而進入社會管理者的隊伍之中,“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因此,它是對血統(tǒng)論和世襲制的徹底傾覆。用今天的社會學話語來說,就是它啟動了一種“順暢的社會流動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會階層界限的凝固化,從而為社會成員提供了較多的機會和希望,緩和了因社會地位差別形成的沖突,釋放了由于社會不公平而產生的社會張力,在一定程度上維系了社會的穩(wěn)定。
2、科舉制又極大地強化了“讀書做官”的官本位意識—這一點,即使那些為科舉制大力辯護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其實官本位意識是任何傳統(tǒng)社會都必然具有的一種普遍社會心理,并不只限于中國。只是因為中國的封建社會延續(xù)的時間最長,所以這種意識最為頑固,在某種意義上,似乎已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了。本來讀書人不一定非做官不可—誠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大思想家荀子所言:“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須如學”。但是在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中,做官給予人帶來的利益(物質的和精神的)實在太多,任何人特別是讀書人都無法抵御這種誘惑,所以才會形成“學而優(yōu)則仕”的濃厚社會文化氛圍和強烈的社會文化心理。
3、古代的科舉考試是由各級政府組織進行的,皇帝會任命親信大臣作主考官,各級政府也會任命相應的官員去組織考試。這一作法也許是當時的權力構架下的唯一選擇。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則不可取。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搞三權分立,但考慮官員選拔的需要和中國科舉考試的傳統(tǒng),他獨出心裁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五權分立”的權力架構—專門成立了一個考試院以選拔官員。這個考試院便是一個相對獨立、與行政院和立法院、司法院、監(jiān)察院平行的機構。他這樣設置的目的,就是為了公平和公正。因為由作為政府的行政院來組織考試,是自己為自己挑選人才,無法實行監(jiān)督和制約。在古代科舉考試中,向主考官行賄、拉關系、科場作弊……是大量存在的客觀事實。而由另一個權威的專門考試機構專司此事,就有可能把此種弊病降到最小程度。有鑒于此,我認為現(xiàn)在實行的國家公務員考試應由各級人大來組織實施。因為人大是國家的權力機構,是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為人民服務的公務員理應由人民來挑選,而不應由政府自己來挑選。其次,由人大組織實施,更能夠保證考試的公平和公正。
(二)經濟角度
科舉把國民的注意力和聰明才智引向做官這一渠道,冷落了其他學科和行業(yè),形成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觀念和風氣。結果中國最多的人才是文學人才和政治人才,而少有經濟、科技人才。中國在科技、基礎科學方面落后,是由于科舉不考這些內容。數(shù)學家祖沖之、鄭玄,建筑家魯班,物理學家墨子,均遠在科舉產生之前??婆e考試在唐代還考數(shù)學、法律及其它一些應用科學,后來逐漸變成以儒家經典為主,至明清則成了死板的八股考試,不允許考生思想自由發(fā)揮,這大大鉗制了人的思想,限制了人能力的發(fā)揮,從而經濟也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
(三)文化角度
1、科舉制將文化水平的高低作為選拔官員的標準,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正確的原則。因為任何社會都必需要有較高文化修養(yǎng)的人來進行管理,文官執(zhí)政與武士專權兩者相比,其優(yōu)劣高下一目了然。
科舉考試考八股文的做法雖然必須摒棄,但重視文學修養(yǎng)這一條卻應當保存并設法納入現(xiàn)代公務員考試的內容之中。文學修養(yǎng)的高下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人人文素養(yǎng)的水平?,F(xiàn)代通過高等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知識分子都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知識,而且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專業(yè)也越來越細化,但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卻很難說。在當代,我們干部隊伍中理工科出身者恐怕居多數(shù),他們在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則相對比較欠缺,這對于他們管理公共事務無疑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汲取科舉考試重視文學修養(yǎng)的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公務員考試中適當加進文學、歷史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相關內容,對于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民族精神無疑大有裨益。
事實證明,讓應試者寫一篇文章,可以看出他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邏輯推理的能力和他知識面的寬窄……總而言之,寫文章是一個人文化水平的綜合反映?,F(xiàn)在各級學校的語文考試仍要考作文,其道理便在于此。而且,作文的考試是最難作弊的。當然,寫文章的確是紙上談兵,文章寫得漂亮不一定就能當好一個“官”。但是如果一個人連文章都寫不通順,語言不準確,邏輯混亂,說理不清,他的文化素養(yǎng)也就可想而知,能否當好“官’,也就令人懷疑了。
2、科舉考試作為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國家制度,是每年都要舉行的(一般是在秋季),不少考生第一年落第可以第二年、第三年……接著考,而并非“一考定終身’。這種以文化為標準的選拔方式,自然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導向,使得全社會都重視文化教育,讀書求學的風氣遍及神州,使得中國成為一個最重視教育的國家,從而也保證了文明的延續(xù)和承傳。中國之所以成為所有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自身文明的國家,科舉制的確功不可沒。
但是,這種考試的可重復性雖說是為應試者提供了更大的機遇空間,然同時也容易使應試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以致考到滿頭白發(fā)仍樂此不疲。因此,應規(guī)定應考者的年齡界限(如35歲以下)。但允許應試者重復考試仍是應當遵循的原則,這樣可以不致因一兩次考試失手而導致人才被埋沒的悲劇。
三、科舉制度對我國公務員考試制度的啟示
科舉制度作為封建社會的人才選拔制度,在中國延續(xù)了1300多年,從它的產生到最后的消亡,其原因并不是考試制度本身,而是考試內容的僵化,導致它的滅亡。它對我國現(xiàn)行的公務員考試制度有以下值得借鑒之處。
(一)實行多式考試制度,全面選拔社會良才
1、科舉選才實行的是有效的競爭機制,它的競爭客體(行政崗位)具備開放性,它向所有競爭主體(士子)開放。而且競爭客體不局限于某一級別,上至宰相,下至知縣??婆e考試對所有士子都具有吸引力,參與科考的人數(shù)眾多,通過科考博取功名,是很多士子終其一生的奮斗目標,而錄用人數(shù)又極其有限,這說明科考的競爭非常激烈,是一種有效的競爭機制。而我國現(xiàn)行的公務員選拔制度,招考的大多是中、低級、主任科員以下,非領導職務的公務員,競爭客體范圍較小,層次低,缺乏足夠的吸引力,競爭也不夠激烈,從而不利于廣泛的獲取人才資源。可以借鑒科舉選才的方式,進一步擴大和提高競爭崗位范圍和層次,擴大競爭崗位比例,強化競爭機制。
2、實行多式考試全面選拔人才??婆e制度在唐宋時期實行解試、省試、殿試三式選拔制度,清代實際上實行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四式選拔制,嚴格的多式選拔,有利于選拔文化素質較高和行政能力較強的人才進人國家行政機構,從而提高行政機構的行政效率。而在我國現(xiàn)行的干部選拔制度中,委任制無考試程序,基本上是“人選人”,難以做到公正、公平和公開;考選制度基本上由地方政府的人事機構主持,以考卷加面試方式組成,沒有嚴格的多式選拔方式,特別是面試流于形式,為招考腐敗提供可乘之機,這些都不利于選拔真正優(yōu)秀人才進人干部隊伍。可以借鑒科舉選才的多級考試制度,真正遴選社會各行各業(yè)的頂尖人才進人干部隊伍,源源不斷地為國家干部隊伍注入活力。
(二)法律規(guī)范考試制度,保證選才公正公平
科舉考試在各個時期都有相應的法規(guī)予以保障。唐、宋、明、清對于報考條件、考試的時間、科目、程序、內容設立、行文要求、閱卷程序、發(fā)榜程序及相應待遇都有明文規(guī)定。如唐代規(guī)定從事工商業(yè)者不能參加科考,即“自執(zhí)工商,家專其業(yè),不得仕”。為保證考生質量和最大限度為國選拔優(yōu)秀人才,實行科舉考試的各朝政府都通過法律對貢舉合格人才進行監(jiān)督。如唐律就規(guī)定地方及京城學館每年必須按規(guī)定向國家級的考試貢舉優(yōu)秀的考生。
而我國現(xiàn)行《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還沒有通過人大立法,考試時間不定期,考試內容不統(tǒng)一,特別是閱卷、錄取程序各地不統(tǒng)一,主觀隨意性大,影響了考試的嚴肅公正。
(三)考試內容的設置應科學合理
科舉制度被取消,主要在于其考試內容的僵化,無法體現(xiàn)所選人才的真才實學,不能實現(xiàn)為國家選拔優(yōu)秀人才的目標。現(xiàn)行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在內容設置上應吸取科舉考試的教訓,不能搞一套試卷考天下,而應考慮各用人部門的需求,各行業(yè)各崗位的不同性質,吸收唐代科舉分科取士的優(yōu)點,采用基礎知識考試加專業(yè)知識或專業(yè)技能考試多層考試相結合的辦法。選拔既具有相當文化基礎,又具有相應專業(y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進人國家公務員隊伍,實現(xiàn)以往的注重知識水平向現(xiàn)代注重綜合素質的轉變。
(四)考試錄用應從招錄推廣至晉升,擴大選任制比例
科舉制度只在招錄人才時實行考試制度,而官員的晉升則完全取決于上級部門的考評,造成了各級官員為獲高升,一味取悅于上,而不顧百姓死活的現(xiàn)象。其任用方式類似于今天的委任制,諸多弊端已如前述,其中最重要的是,這種缺乏民主色彩的任用制度導致各級官僚不在乎老百姓臉色,不代表群眾利益,官由“公仆”異化為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導致官民對立。要防止出現(xiàn)類似現(xiàn)象,就要求進一步加大改革委任制的力度,改變干部選拔過程中權力集中在少數(shù)領導者手中的現(xiàn)狀。
考試錄用不僅應應用在招考過程,還應推廣至晉升階段,減少干部選拔中人為操作的可能,推動整個干部隊伍不斷學習的風氣。同時還應擴大通過民眾選舉產生干部的比例,賦予地方、基層特別是廣大人民群眾應有的民主權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領導干部的選拔,選擇真正能代表人民利益,為人民謀利益的領導干部。堅決杜絕“選人用人,一人說了算”和“在少數(shù)人中選人”的現(xiàn)象,干部是否錄取、任用、晉升應取決于評委、群眾和領導班子三方的綜合。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改革和完善現(xiàn)有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建立以考任制和選任制為核心的選拔任用各級黨政干部的制度,建立一支高效、廉潔的國家公務員隊伍。
綜上所述,同為大規(guī)模社會性考試,現(xiàn)代公務員考試與科舉制或在考試內容、考試功能、或在考試產生的社會影響上,都與科舉有著某種程度的直接承繼或間接淵源關系。如今,科舉制已停罷,但深含公平精神的考試選才方式卻沒有而且也不能夠廢止。從“科舉學”的視角進行考試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照,有助于我們探尋考試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并能為今天的考試改革提供豐富的歷史素材,使考試制度沿著正確的軌道健康發(fā)展。
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的測評要素
在進行公務員選拔考試面試前,首先要明確在面試中都要測評哪些內容,各項內容的比重如何確定,對考生的回答如何評分等等。只有弄清楚這些,才有可能去提前做好面試的準備,才能打有把握的仗。
在公務員面試中,主要考查考生以下能力:
1.一般能力
(1)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揭示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本質特征及變化規(guī)律的能力。
(2)語言表達能力:清楚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說服動員別人,以及解釋、敘述事情的能力。
2.領導能力
(1)計劃能力:對實際工作任務提出實施目標,進行宏觀規(guī)劃,并制定實施方案的能力。
(2)決策能力:對重要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分析判斷、做出科學決策的能力。
(3)組織協(xié)調能力:根據工作任務,對資源進行分配,同時控制、激勵和協(xié)調群體活動過程,使之相互配合,從而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能力。
(4)人際溝通能力:發(fā)現(xiàn)情感、態(tài)度、思想、觀點的交流,建立良好協(xié)作關系的能力。
(5)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現(xiàn)新問題、產生新思路、提出新觀點和找出新辦法的能力。
(6)應變能力:面對意外事件,能迅速地做出反應,尋求合適的方法,使事件得以妥善解決的能力。
(7)選擇職位需要的特殊能力(該能力測評要素根據不同職位要求確定)。
一、能力分類
能力,是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心理特征。它包括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具體行為能力等。其中邏輯思維能力是核心部分,它是通過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揭示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本質特征及變化規(guī)律,然后通過語言來清楚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說服動員別人,或以具體行為解決實際困難與問題。
1.抽象概括能力
根據綜合、概括后的信息材料并據此分析、判斷以提高本單位工作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我們對其分開解釋,抽象能力是指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透過表層看深層、透過特殊看一般的認識能力,是思維能力的核心構成成分,是思維區(qū)別于感知的本質特征,既是思維的過程,也是一種思維方式。
對抽象概括能力的評價包括三個方面:
(1)應試者是否能從復雜的事物關系中找到規(guī)律;
(2)應試者是否具有較強的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
(3)應試者概括抽象的結果是否準確。
2.判斷推理能力
判斷推理能力,就是指公務員在實際工作中,常常要獨立做出決定或者協(xié)助領導做出決定,這就要求公務員具有較強的判斷推理能力,即使在突發(fā)事件面前也能迅速而準確地進行判斷推理,做出合理的決定。
對判斷推理能力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面:
(1)應試者能否注意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并得出正確結論;
(2)應試者是否具有對未來發(fā)展做出判斷和結論的能力。
3.綜合分析能力
綜合分析能力,是指公務員在分析問題、判斷問題方面是否能系統(tǒng)、全面、準確地分析事物,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以人的智力水平為基礎,反映出人的目光是否敏銳,思想是否嚴密,能否系統(tǒng)、全面、準確地分析事物、判斷是非、解決難題。從公務員的工作來看,一名公務員每天要接觸大量事物,如果缺乏綜合分析能力,是難以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
綜合分析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要能夠在紛繁復雜的事物中,透過現(xiàn)象看清本質。抓住主要矛盾,運用邏輯思維和全方位立體思維,進行科學的歸納、概括、判斷和評價,找出問題的關鍵。
二是能夠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預料事物未來的發(fā)展變化狀況,所做工作在整個宏觀布局上的位置的有效性。
三是要將上下、左右、內外、四面八方的信息資料進行綜合、加工、整理,站在全國宏觀總體目標和本單位局部利益的角度,對本單位分散的、零星的情況進行整理概括,找出這些信息材料中,哪些是事關全局需要慎重對待的,哪些是影響較小只需下級單位出面就能處理的,哪些則是把握不定需要請示上級部門才好辦理的。
4.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指的是個人對語句、詞語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以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向別人介紹信息的能力。就公務員的面試考試來看,它可以簡單地分成口頭表達能力和說服能力。
(1)口頭表達能力
公務員必須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做到口齒清楚,簡明扼要,有條不紊,富有邏輯性。不能吞吞吐吐,結結巴巴。也不能口若懸河,速度過快,一定要態(tài)度從容,言詞得體。
口頭表達能力的測定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是交談能力:由考官與應試者自由漫談,由此判斷應試者的談吐、語言風格等,注意應給應試者更多的講話機會,對膽怯、不善言談、表達不清者應給低分。
二是理解能力,只有理解對方的談話內容和意圖后,才能爭取主動,考官可用較長時間考查這一能力。
三是模糊地表達一個問題,看應試者能否領會其實質內容,可以讓應試者一手拿書,然后讓其表達書中的內容。
四是交談應變能力。對外聯(lián)系中,談話內容千變萬化,應試者必須善于駕馭交談內容,隨機應變:考官在與應試者交談中不斷變換話題,或有意避開話題,看其如何做出反應、反應遲鈍者應打低分,反應迅速者應打高分。
五是語音語調。主要測定應試者的音色、音質、語速、語音大小等。例如可以讓應試者每人朗誦一篇文章。
(2)說服能力
說服能力要求應試者以自己的口頭或書面表達使主考官認同自己,這就要求應試者要掌握大量的基礎知識與常識或社會熱點知識,以便在面試時能夠雄辯,應試者還要善于觀察主考官的喜好,這對應試者的說服過程有很大的幫助。
5.預測能力
預測能力是通過分析判斷并借助于創(chuàng)新來推測未來的一種能力??茖W地預測未來,是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前提。當今社會已跨入信息時代,各種情況的瞬息萬變是信息時代的突出特征,面對這種社會現(xiàn)實,任何人都已不能憑經驗辦事,憑主觀決策,而必須依靠大量信息進行科學決策。公務員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必須著眼于過去和現(xiàn)在的各種情況與經驗,頭腦中要建立起由因果聯(lián)系構建的事件環(huán)鏈模式,周密地研究各種情況及相互的影響和發(fā)展變化傾向,以定性定量分析相結合,推測出新事物發(fā)展演變的趨勢,做出正確的預測,以確立與選擇發(fā)展目標、方向、重點。對預測能力的評價包括四個方面:①是否具有較強的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②能否運用經驗和分析工具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⑦能否把握事物的發(fā)展趨勢,把握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④預測的效果怎樣。
6.決策能力
決策能力是指一個人準確分析是非、根據具體情況及時做出并執(zhí)行決定的能力。一個公務員如果在決斷中優(yōu)柔寡斷,思想、情感不集中,那么,面對緊急情況就會猶豫不決,束手無策,遲遲做不了決定,這種人是不適合做公務員工作的。另外,辦事武斷,處理事務不經思考就輕易做決定的人同樣不能勝任公務員工作。決策能力實際是從許多可能的方案中選定一個方案的能力。它是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從優(yōu)選擇的一種能力。決策能力對公務員來說,是極為必要的。公務員在決策和輔助決策中,各種方案的論證、方案的選擇、方案執(zhí)行的效益評價,都必須借助于這種能力。這里的決策不是主觀唯心的臆斷,也不是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而是實事求是地進行鑒別判斷;一是看它自身有無矛盾之處,二是看它是否與客觀實際相符合。沒有正確的評價,就不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就不可能修正方案。公務員在日常工作中,經常得處理一些緊急情況,決策能力高的公務員能夠在緊急情況下,保持冷靜的頭腦。及時準確地處理事情。
對應試者決策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在非常情況下,是否敢作敢為,當斷則斷,決不猶豫;
(2)工作作風是否雷厲風行,講究高效快速,決不拖拉誤事;
(3)當情況有所變化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工作方法有問題時,能否迅速停止行動,改變已做的決定。
7.人際溝通能力
人際溝通能力就是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由于公務員在工作中要與各方面的人打交道,是否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直接影響到公務員的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所以在公務員面試中,也要測定應試者處理人際溝通的能力。
對人際溝通能力的評價包括四個方面:
(1)與領導的關系:公務員與領導的關系是一種工作關系、主輔關系。從組織上說,即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從體制上和職務上說,兩者是上下級關系。
(2)與群眾的關系:要處理好與群眾的關系,最根本的就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公仆,急人民群眾所急,想人民群眾所想。公務員既要代表政府機關和領導接待群眾,解答問題,又不能以機關代表自居。和群眾打交道應熱情、謙虛、平易近人,絕不能指手畫腳,盛氣凌人,擺官架子。公務員要把群眾的反映、群眾的情緒、群眾的愿望、群眾的問題,如實向上級領導匯報。
(3)與同事的關系:公務員要有與同事和睦相處、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大家在一起工作,彼此能夠和睦相處,形成和諧一致、心情舒暢的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
(4)與其他單位的關系:一個機關單位在社會上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與左鄰右舍各兄弟單位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或商洽工作,或尋求支援,或參觀學習、交流經驗,或團結協(xié)作、共創(chuàng)佳績。
8.創(chuàng)新能力
所謂創(chuàng)新能力是指在工作中能夠創(chuàng)造出具有社會價值的新理論、新觀點或發(fā)現(xiàn)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它是在人的智力得以充分開發(fā),在具備了其他數(shù)種基本能力的基礎上綜合形成的一種更為高級的能力。
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包括四個方面:
(1)思想是否保守,辦事是否墨守成規(guī);
(2)在工作中是否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新穎獨特并富有效果;
(3)是否能夠經常找到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
(4)是否經常有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工作有所突破。
9.組織協(xié)調能力
組織協(xié)調能力對中高層公務員來說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能力之一,而且是能否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條件,組織協(xié)調能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組織能力,二是協(xié)調能力。組織能力對領導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協(xié)調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工作中需要協(xié)調好本人與下級、同事和上級的關系,協(xié)調好本部門和其他部門的關系,協(xié)調好這些關系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條件。
對組織協(xié)調能力的評價包括四個方面:
(1)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和他人配合,協(xié)調合作是否富有成效;
(2)是否有極端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傾向嚴重的評價分應低,反之應高);
(3)處理組織內部關系時,是否心胸寬廣,能夠求同存異,調解矛盾;
(4)能否妥善處理各部門的相互關系,共同達到工作目標,完成工作任務。
10.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指對待問題能夠迅速、準確地做出反應,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對應變能力的評價包括三個方面:
(1)在各種意外情況發(fā)生時,能否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處理意外事件,不至于手忙腳亂;
(2)能否在突發(fā)事件面前,快速解決處理;
(3)對突發(fā)事件處理的效果如何。
11.反腐倡廉的政治素養(yǎng)能力
反腐倡廉的政治素養(yǎng)能力,是指國家公務員在任職期間,在其全部公務活動中,其行為必須是廉潔的,必須遵守共同的廉潔奉公的行為標準和活動規(guī)則,具體來說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遵紀守法,不貪贓枉法。遵守財經紀律,不得有索賄、受賄、勒索等貪贓枉法的行為。
二是秉公盡職,不以權謀私。國家公務員在履行公務的活動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光明正大、秉公辦事、盡職盡責、依法行政、不徇私情的原則,不得利用職務上的權力謀取個人私利,不得經商辦企業(yè)。
三是生活樸素,艱苦奮斗,不奢侈浪費。國家公務員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各項規(guī)定,如不準超標住房,不得用公款旅游,因公接待一切從簡,外出辦事時不搞特殊,婚喪嫁娶不大操大辦,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不參加邪教組織,不賭博嫖娼等。
對反腐倡廉能力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面:
(1)對和自己親近的人和親屬的管理能力;
(2)對自己行為的管理能力。
12.其他能力
對于公務員的工作而言,要能夠圓滿地完成本職工作,除了需具備下述幾個方面的能力素質外,還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掌握現(xiàn)代化辦公設備的能力
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fā)展,許多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已使用自動化辦公設備,如電子計算機、復印機、打印機、電傳機、傳真機、多功能電話等,使工作效率得到成倍提高。所以面試中考查應試者是否具備這種能力,在其他條件相近的情況下,可以優(yōu)先考慮具有掌握現(xiàn)代化辦公設備能力的應試者。
(2)學習能力
所謂學習能力,是指理解并接受新鮮事物、更新觀念的能力。面試中主考官評定應試者的學習能力,可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看應試者是否具有掌握和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強烈愿望和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一個人在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時具有強大的推動力;其次要看應試者是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技能、技巧和方法,只有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掌握盡可能多的新知識、新技能。
(3)公文處理能力
各級各類公務員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根據各類公務活動的要求起草或撰寫各種公文,處理機關各類公務文書。因此,熟悉公文的種類和格式、掌握各種公文的撰寫要領、明確公文處理的一般程序,對公務員撰寫和處理公文提出規(guī)范化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這一要求的內容包括:一是遵守公文的體式規(guī)范;二是遵守撰寫公文的行為規(guī)范;三是遵守處理公文的行為規(guī)范。
(4)觀察能力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有選擇地感知客觀事物的過程,是人們大量積累材料、增加感性認識的主動方式。所以觀察能力就是全面地、深刻地、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并理解客觀事物的能力??脊僭u定應試者的觀察能力如何,可以通過黑板上貼一張圖片或一幅畫,讓應試者在限定時間內觀察并描述出來的考試方式。觀察能力的評分要點是觀察的廣度、深度、準確度和整體性如何。
(5)理解能力
公務員在實際工作中。常需要和許多方面的人打交道,因此需要較強的傾聽理解能力和閱讀書面材料理解能力。在面試中,主考官要從應試者對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理解能力兩個方面來測定。理解能力是公務員從事一切工作所必需的前提條件。
(6)支配能力
主要是指一個人如何支配時間的能力,這是衡量一個人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指標。主考人在考查應試者這方面的能力時,可以提問一些應試者在平時的學習、生活或以前的工作中如何支配時間的問題,或假設一種情境,看應試者在這種情境下如何支配時間。主考官評分時,首先要看應試者是否具有較強的時間觀念,只有具有較強時間觀念的人,才會想盡各種辦法去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合理地安排時間、支配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看應試者是否具備一些支配時間的方法和技巧,這對很好地支配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個性特征
個性特征反映了一個人的思維特點和行為方式與個人的工作績效、管理風格等具有很高的相關性。因此,在領導干部競爭上崗的面試中,將其個性特征納入面試評價的要素十分必要。
1.自我認識
自我認識能力,是指一個人對自身優(yōu)缺點、氣質、性格了解的能力。只有具備了自我認識能力的人,才能夠看清自己的優(yōu)缺點,才能正確地評價自我,進而在此基礎上發(fā)揚利用自己的優(yōu)點,避開和彌補自身的缺點,揚長避短,把工作做好。過低地評價自己會使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埋沒人才;而過高地評價自己又容易使人好高騖遠,承擔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任務,這樣,不僅會削弱自己的信心,也不利于任務的完成。
主考官在測定應試者這方面的能力時,要看其是否能夠通過經常性的自我檢查,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
對自我認識的評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應試者對自身的能力、智力、興趣、愛好、氣質、思維和情感及其行業(yè)特征是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2)應試者對自身個性的長處、短處是否有清楚合理的評價;
(3)對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是否明確,有沒有一個改進計劃。
2.儀表風度
儀表風度指應試者的體格外貌方面的情況。
對儀表風度的評價內容包括:
(1)穿著整齊、得體;
(2)精力充沛;
(3)穩(wěn)重、沉著、大方;
(4)走路、敲門、坐椅符合禮節(jié);
(5)講禮貌、言語文雅。
3.氣質類型
心理學上的氣質是指人典型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氣質是個性的心理基礎,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性格、興趣、愛好、能力和活動效果。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法有較大差異,雖然這樣,氣質類型也絕無好壞之分。不同氣質的領導干部在不同的活動中會有不同的領導效果。
人的氣質分為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抑郁質等四種不同類型,不同類型的氣質行為特征就是評價的要點。由于氣質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在從事某一具體活動時各有優(yōu)劣,所以在面試中,主考官無法針對應試者的氣質類型給出一個具體分數(shù),而只能是大體估計一下他的氣質類型,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人盡其才,各得其所。
4.情緒穩(wěn)定性
所謂情緒穩(wěn)定性,就是針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對象、恰到好處地流露自己的情感,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冷靜地處理各類事務的能力。情緒穩(wěn)定性比較強的公務員,才能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做到有成績不沾沾自喜,遇到挫折不垂頭喪氣,遭受委屈不怨天尤人,獲得嘉獎不欣喜若狂,對上級領導不低三下四,對下級和群眾不驕橫粗暴,處理易辦的事情不掉以輕心,解決棘手的問題不憂心忡忡等等,始終保持理智、冷靜。感情不會隨意流露,善于“自控”,表露得體,是公務員順利完成工作的重要條件,也是增強和完善自我修養(yǎng)、提高素質的有效辦法,情緒穩(wěn)定性是領導干部競爭上崗面試中的一個重要評價因素。
在面試過程中,主考官要看應試者能否在遇到批評或遭受挫折以及在工作有壓力時,穩(wěn)定、自然、克制、忍讓、理智地反應。具體要注意評價以下幾點:
(1)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工作中,因為某個問題處理不當而受到領導批評或指責時,應誠懇接受批評,不可產生抵觸情緒;當受到領導表揚時也不欣喜若狂、自以為是、驕傲自大;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總結經驗以更大的毅力克服困難。
(2)善于約束自己的言論
平時撰寫公文,發(fā)表言論時都要注意政策規(guī)定,嚴格約束自己,講究分寸,不說違反四項基本原則和違反黨的方針政策、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話,并保守國家機密。
(3)善于控制自己的行為
工作中要虛心接受各種正確的意見,對于同事的誤會或言行能忍讓、克制,應該舉止文雅,在舉手投足之間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5.知識結構
公務員的知識結構,指公務員的知識體系是由廣博的基礎知識、實用的輔助知識和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的,也即需具備T型知識結構。公務員的基礎知識包括語言文學類、政治哲學類、歷史地理類知識;公務員的專業(yè)知識包括公務員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公文寫作知識;公務員的輔助知識包括外語知識、管理知識和地方志知識等。
主考官在面試應試者時,要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查其知識結構,同時也要重點測評應試者知識結構的博、深程度。
6.工作動機
工作動機是指一個人工作的原動力,有的人應聘新職務,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有的人則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條件和待遇;有的人則是為了尋求新鮮感。只有那種為了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人,才會在工作中努力奮進,以工作為樂,獲得事業(yè)成功。因此,一個人的工作動機是什么,就直接決定這個人在工作中所采取的態(tài)度,進而決定了他能否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所以面試中主考官要評定應試者的工作動機和愿望。
對工作動機的評價內容包括:
(1)是否經常變換工作;
(2)過去和現(xiàn)在對工作的態(tài)度如何;
(3)對于所從事的職位是否熱愛;
(4)換工作與求職的原因是什么;
(5)本單位所提供的崗位或工作條件能否滿足其工作要求和愿望;
(6)對未來是否有追求和遠大抱負;
(7)來本單位工作是因為報酬還是其他因素。
7.工作態(tài)度
工作態(tài)度,主要指對待社會、他人、工作和自己等方面所持的肯定或否定、接近或背離的穩(wěn)定的、概括的傾向性。具體而言有以下幾方面:
(1)對社會、集體和他人的態(tài)度。如有人表現(xiàn)出愛祖國、愛集體、富有同情心、誠實禮貌等性格特征;有人則表現(xiàn)出自私自利、冷酷無情、粗野、虛偽等性格特征。
(2)對待事業(yè)和工作的態(tài)度。如有人表現(xiàn)出勤勤懇懇、認真負責、敢于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等性格特征;有人則表現(xiàn)出懶惰、不負責任、馬虎、因循守舊、害怕困難等性格特征。
(3)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如有人表現(xiàn)出謙虛謹慎、自制、自信、自強等性格特征,有人則表現(xiàn)出高傲自大、缺乏信心、依賴性強等特征。
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有前景么
今年各省的公務員考試普遍縮招,但鄉(xiāng)鎮(zhèn)招錄比例卻在悄悄上漲,報名人數(shù)也在節(jié)節(jié)攀升,是因為鄉(xiāng)鎮(zhèn)待遇好嗎?還是鄉(xiāng)鎮(zhèn)比較好考,競爭壓力?。科鋵嵍疾皇?....
鄉(xiāng)鎮(zhèn)單位為什么成了香餑餑?
鄉(xiāng)鎮(zhèn)單位的熱度之所以不斷升高,是因為它有著幾個讓考生無法抗拒的硬性條件。
條件一:晉升空間大
很多人都覺得鄉(xiāng)鎮(zhèn)起點低,沒有什么發(fā)展空間,很容易被埋沒。其實這是非常保守的觀念了,現(xiàn)在國家的政策都為基層公務員提供了晉升渠道,不過只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業(yè)績突出的公務員才能在晉升機會中脫穎而出。
條件二:崗位多,選擇多
近兩年,無論是聯(lián)考還是省考,鄉(xiāng)鎮(zhèn)招錄公務員的比例都越來越高,比例高意味著崗位多、選擇多、機會多。相比于千里挑一、百里挑一的省直崗,進入體制內才有很多同學的首要期望。
條件三:限制少,機會多
限制,是很多同學最害怕的兩個字,很多崗位因為層層限制,把很多合適的人攔在門外。而很多同學對某個崗位情有獨鐘,卻因為地理、專業(yè)等原因,注定無緣。而鄉(xiāng)鎮(zhèn)崗放寬了限制,減少了要求,盡可能的給大家選擇的機會。
條件四:補貼多,福利多
雖然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的工資不高,但待遇和補貼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在珠三角、長三角等發(fā)達地區(qū)的公務員。
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的晉升空間
再來聊聊晉升,一般鄉(xiāng)鎮(zhèn)崗都會要求5年最低服務年限,在服務期滿后,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就能向上發(fā)展了。根據《關于加強鄉(xiāng)鎮(zhèn)干部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相關規(guī)定:縣級機關單位提拔副科級干部時,優(yōu)先考慮有基層工作經驗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選拔縣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時,優(yōu)先考慮具有鄉(xiāng)鎮(zhèn)黨政正職經歷的干部。與此同時,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干部的待遇也要逐漸提高。
關于晉升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五種形式,功績晉升制、年資晉升制、學歷晉升制、越級晉升制、考試晉升制。
對于功績、年資、學歷晉升制我們就不贅述了,簡單的說就是論資排輩、看學歷、看工作成績。主觀能控制的面不大,而越級晉升制往往發(fā)生在高級職位中,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范圍。我們著重說說考試晉升制。
考試晉升制,即采用競爭考試的方式,以考試成績作為晉升依據的制度,參加公遴選考試是你最好的選擇!簡單來講,公遴選考試可以分為兩類:
遴選:一般指每年一次大型中央遴選、各省直遴選、市直遴選和部門遴選(紀委、宣傳部、組織部)。
公選:這種考試也是只能體制內公務員參加,但是這種考試是提拔領導干部的。
現(xiàn)在公選的考試越來越少,主要趨勢是遴選考試。
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值得考嗎?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基層工作人才的投入力度,也有越來越多高校畢業(yè)生愿意投身基層,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把自己所學轉變成讓人民快樂的福祉。
公務員考試,除了能擁有一個鐵飯碗,還是一種民族責任。
如果抱著利己主義的思想貨比三家,那鄉(xiāng)鎮(zhèn)確實會被挑剔,但如果為了進入體制內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價值,那我想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關于公務員考試埋沒人才,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的測評要素的介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上信息來源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