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視實操,重視傳承,多練習,反復體悟
針灸技術知識通過閱讀是無法成為高手的,好比通過閱讀足球書刊無法成為足球運動員一樣。中藥方脈也許可以通過閱讀獲得更多幫助,而針灸必須反復動手練習。歷除了內經(jīng)以外,詳細的,好的針灸著作很少,有許多絕密技術資料都是傳兒子不傳女兒的內容,很難閱讀到,即使見到,如果沒有內行人指點也不一定會明了其中的奧妙和意思,這就是傳承的重要性。
不必面面俱到,但求一門深入
學習如同鉆井,深入了才能見到水,涉及面太廣只會妨礙自己進步。佛家修學講究“戒定慧”,慧從定中來,定從戒中求,如果心定不下來就無法開智慧,戒的目的就是要專注,貪多嚼不爛。著力點越小越容易深入,好比錐子和棒槌。博采眾家之長是“開悟”以后的事情,開始就博采眾家之長只會妨礙自己開悟。
初學者要重視們的共同或強調的內容
初學者很難鑒別真?zhèn)?,讓個小學生去評判音樂家、書法家、畫家的作品,能期望得到什么結果?張悟本的綠豆療法曾經(jīng)受到了多少“勞動人民”的追捧,結果又如何呢?自己病了綠豆也沒治好。這里面不會有太多真正的內行人跟風的,人在激動的時候是聽不進內行人的建言的。如果多數(shù)也認可就另當別論。
要重視歷代針灸大家共同倡導的內容:“得氣”或稱“氣至”
歷代針灸醫(yī)家苦口婆心地反復強調“得氣”或叫“氣至”是針灸取效的關鍵所在,這一點我們就要引起重視,不能草率跳過去,當代針灸同行們發(fā)明了許多方法,名目繁多,有幾家重視了“得氣”這個關鍵內涵?難道古人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和經(jīng)驗總結都是一文不值的嗎?怎么樣才能不辜負古人的一片苦心?
要從來判斷針灸療效
針灸有心里暗示、放松、“泛穴“效應,幾乎各種針法一開始都會取得一定療效,但隨著治療的繼續(xù)進行,各種方法的差別就顯現(xiàn)出來了,四川省針灸學會會長主導的科研項目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否則只看短期療效的話, 西藥的效果是好的,但是在臨床上學生們看老師操作時有多少機會追蹤遠期療效?
短期療效立竿見影,臨床演示表演非常轟動,但是長期療效怎樣?是否有治療的平臺期?多久會到達平臺期?是否會很快徹底臨床治愈而不留尾巴?
大家都喜歡報喜不報憂, 學生們很難了解當時所學內容的療效情況。這都是需要反思的問題。
針灸師的水平高下不是看疾病前面50%的療效,而是看疾病后面50%是多久治好的,前面看不出,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開始幾步遛不出高低,走得久了就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