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綏德一中招生簡章
綏德一中簡介
綏德縣一中是一所省級重點高中,位于綏德城文化路175號,坐西向東。背靠馬鞍山,左與榆林市第一中心醫院為鄰,右和榆林市藥材公司接壤。校園南側,是聞名遐邇的秦代蒙恬墓,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出校門,即是車水馬龍的二道街。穿街而過,便是縣人民體育場,其下是大理河。學校原占地面積70余畝,經過50年之變遷,現實占地面積約60余畝。學校依山傍水,四面環合,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是讀書育人的理想場所。
本校建于1951年初,曾七易其名,更換校長10余人。本校初名為陜西省綏德工農速成中學,直隸陜西省文教廳,校長由中共綏德地委書記楊彩彬兼任,副校長王立功主持工作,次年楊不再兼任,王立功始任校長。
1956年王立功調任中共綏德縣委副書記,由原吳堡縣縣長劉直卿任校長。1956年秋,本校首次招收高中班,1959年始設初中班。同年4月,更校名為綏德縣高級中學,面向榆林地區招生。1961年劉直卿調離,由汪潤書接任校長。1968年3月本校成立革委會,學生代表任革委會主任,原校長汪潤書任副主任,更校名為綏德新高中。同年底,本校與綏德城郊中學合并,定名為綏德“五七”中學,革委會主任郭文厚。1971年更校名為綏德縣第一中學。1970—1978.8月革委會主任分為高滿福(1970—1971.7)、李慶春(1971.8—1978.8)。1974年本校與綏德城郊中學分設,仍稱綏德縣第一中學。1978年7月改稱綏德縣城郊一中,1992年3月更校名為綏德縣第一中學。1978年后歷任校長為張崗(1978.8—1980.8),劉相桂(1980—1983)、白振倫(1983—1996)、王維東(1996—2000)、霍克富(2000—2007)、慕煥斌(2007——2012)、任愛歧(2012——)
本校校址原為荒草叢生,墓冢滿地的亂石坪。1951年4月動工修建,至10月修建起一齋、二齋,左右兩廂窯洞60孔,教室4個,組成長方形四合院。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先后修建窯洞百余孔,教室十多個,修建圖書室、會議室、實驗室各一個?!拔幕蟾锩逼陂g,除未增修,學校的部分設施還遭到嚴重破壞,損失圖書30000余冊,損失儀器價值59000余元,毀壞桌凳390多套。1985年至1986年修建四層教學樓一座,內設24個教室,8個辦公室,一個可容150人就座的會議室,系當時縣內第一座教學大樓。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在北墻修窯洞22孔,其上又砌22間駁殼磚房,于臨街東南墻修建磚房20間,新修校門兼耳房兩大間,并在校園內鋪設了柏油路面。在二齋腦畔砌房20間,作為家屬住房。1998年,建筑面積為3109平方米的教學實驗樓建成,并投入使用,有力地保證了教學實驗活動的開展。1998年,建筑面積為9142平方米的教師住宅樓落成,80多戶教職工喜遷新居。
2000年以來,學校多方籌措資金,投資2000多萬元,新建學生公寓樓兩座,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教學樓兩座,建筑面積為3800平方米,多功能餐廳2400平方米。校園內安裝了衛星地面接收站,開通了遠程教學網絡。有現代化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實驗開出率為100%。有資料室、閱覽室、圖書室,擁有圖書15萬冊,為文革前的5倍。所有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還建有先進的語音室、電子備課室、校園廣播系統,有裝備完善、設施齊全的集體辦公室和階梯教室。2005年,學??偨ㄖ娣e為40000多平方米,為建校初的25倍,“文化大革命”前的10多倍,較九十年代末增加二萬多平方米。
而今,校園高樓林立,花壇似錦,環境幽雅。校園東辦公樓頂,國家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新提的“讀書育人,爭創一流”八個大字,閃閃發光;奮飛樓頂高聳的“團結、嚴謹、求實、創新”校訓,歷歷在目;校中院群花綻放,芳香撲鼻,沁人心肺,教室內外墻懸掛著雙語警示牌,樓道走廊、花園草坪張貼和樹立著溫馨的提示語;校園西操場設文化長廊。每當夜幕降臨,整個校園流光溢彩,華燈璀璨,充滿育人生機。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興學重教,首在教師。本校1951年建校時,有教職工19人(因修建,多為工勤人員),其中專任教師僅7人。專任教師中,大專文化程度的2人,高中1人,其余4人均為初中文化程度。當時條件差,設備簡陋,教學資料短缺,教師就坐油燈前,熬更漏夜、苦心孤詣編寫教材,廢寢忘食批改作業,為陜北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p#分頁標題#e#“文化大革命”前,本校教職工增加到49人,其中有14人為大學文化程度,學歷水平大大提高。這些教師為本校的建設和發展,嘔心瀝血、一絲不茍,嚴謹治學,教績卓著,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中有語文教師李耀先、延振桓、符中正,政治教師艾幼函、孫佩蓮,數學教師莫中培,化學教師李文芝、安九丁。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有的教師背著歷史包袱,受著不公正的待遇,仍獻身教育事業,事跡感人,精神可嘉。
2005年,本校有教職工354人(包括退休、離崗人員),其中,在崗教職工298人。這是一支政治素質優良、業務素質過硬、工作作風嚴謹的師資隊伍。他們中有全國模范教師白振倫,全國模范教師、陜西省師德先進個人康旭成,陜西省勞動模范、省特級中學教師、市級專家霍克富,全國中語會優秀教師、省中學特級教師、市級專家張霞,中學高級教師、市“一五二”人才、市優秀教師全國青年化學教師優秀錄像課二等獎獲得者崔身強,中學高級教師、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優秀組織者、省教學競賽二等獎獲得者李永茂,中學高級教師、省優秀任課教師校長助理任愛岐,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劉德新、王維東,中學高級教師、校長助理李樹山,全國教育學會化學研究會園丁獎獲得者安世鋒等。這支隊伍中有48人為中學高級教師,99人為中學一級教師;這支隊伍中,有15人為省、市教壇新秀,15人為縣級教學能手;這支隊伍中有25人獲國家、省級、市級課堂教學競賽獎勵;這支隊伍,在全國、省、市舉辦的數理化等學科競賽中,有23人次獲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獎,有45人次獲省優秀指導教師獎,有74人次獲市優秀指導教師獎;這支隊伍中分別有4人、8人、11人次、48人次被評為全國、省級、市級、縣級先進個人。這支隊伍愛崗敬業、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無怨無悔,像園丁那樣,不辭勞苦,辛勤耕耘;像蠟燭那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像涓涓溪流、澆灌幼苗;像縷縷春風,吹拂學子心田。他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為本縣乃至榆林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本校在建校初,就十分重視教科研工作。1954年上半年,開展了教學改革,召開了百余次研究教材、教法的會議,觀摩教學10多次,還多次召開全校性的學習方法交流會。
近年來,學校以“改革創新、科研興教”為目標,以“教學為中心,教科研為先導”,以教研室、教研組、備課組為教學研究網絡,與此同時,學校制定了《教研獎勵制度》,將教研、教改納入對教師工作的年度考核中,量化打分,同評優、評職、獎懲掛鉤,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教育科研積極性,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全校推出優質課300多課時,撰寫發表論文277篇(不包括縣級),其中獲市級獎134篇、省級獎83篇、全國獎60篇。市級獎中獲一等的有19篇,二等的49篇,三等的59篇,優秀獎7篇;省級獎中獲一等的24篇,二等的37篇,三等的20篇,優秀獎1篇,鼓勵獎一篇;全國獎中獲一等的28篇,二等的22篇,三等的7篇,優秀獎2篇,特等獎1篇。學校還承擔多項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有50多人,部分研究成果獲省、部級獎勵,并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推廣。校級領導霍克富、康旭成、張霞、崔身強每人都承擔一項國家級“十五”教研課題,現均已結題,受到省電教館好評。張霞副校長的“誘思探究教學研究”,獲國家級、省級獎勵,并得到大面積推廣,學校亦因此被陜西省教科所評為優秀教改學校。2004年,學校確定了6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現已完成4個,參與學生2000多人,參與教師50多人,撰寫論文多篇,為此,《綏德教育》出了專集,學校也因此被評為省研究性學習先進單位。
綏德縣一中是傳授知識的地方,也是培養人才的場所,亦是成功者的搖籃。1951年,招收學生200余人,其中中學班為78人,其余為文化補習班學生。2005年,本校在校學生為6527人,80個教學班,其中初中班21個,1886人,高中班59個,4641人。據不完全統計,55年來,本校共招收初高中生3.5萬人,489個教學班,其中初中生1.74萬人,244個教學班;高中生1.76萬人,245個教學班。共計為高中、中等專業學校輸送學生萬余名,為高等學校輸送6000多人(內有數百人考入清華、北大、復旦等名牌大學)。其中1954—1965年升入高等學校的學生近500人。據不完全統計,這階段畢業的學生,在中央部門工作的有18人,在省級單位工作的有100多人,在地級部門工作的有240多人,在縣級單位工作的500多人;從戎參軍的團、師、軍級干部百余人,從事科研工作的高級工程師、教授60多人?!拔幕蟾锩逼陂g教育事業受到嚴重摧殘,教師挨整,學生停課鬧“革命”,大樹“白卷英雄”,狠批“師道尊嚴”,教育質量嚴重下降,這期間只有少數學生被推薦上大學。1980年至1989年有90多人考入高等學校,1990年至1999年有600多人步入大學。2000至2005年,有4000多人跨入大學,這6年考入大學的人數為前50進入大學人數的2倍。內有不少學生在大學畢業后,繼續升造,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有的還成為博士后。這些學生分布于全國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他們有的成為黨政軍領導干部,為民謀利,為民造福,建樹不凡;有的成為專家、學者、教授、科研人員,有所前進,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成績卓著;有的成為作家、音樂家、藝術家、碩果累累,聞名遐邇;有的成為企業家,經營有方,成效顯著。更多的是普通勞動者,他們遍布于榆林市各縣、各鄉鎮、各村莊,為榆林市、綏德縣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各項事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p#分頁標題#e#綏德縣一中名師會聚,英才輩出。師高,弟子則賢。綏德縣一中創辦55年來,培養學子數萬,教學成績輝煌,已成為陜北學子向往的神圣殿堂。1958年,本校有40多名學生走進了大學,次年,又有200多名學生步入高等學府,為本校第一輝煌時期。2000年以來,本校高考成績一年上一個新臺階,一年比一年輝煌。2000——2005年,二本上線人數分別為144人、235人、388人、477人、648人、668人。2003年本校任少辣、卜方、白磊三位學子一舉囊括榆林市理科前3名,任少辣以659分奪取榆林市第一名,列陜西省理科第18名,任少辣、白磊均被清華大學錄取。2004年,全縣理科前10名,本校占8名,外語類本校囊括全縣前4名,全縣600分以上213人,本校占一半以上。其中馬晶同學以702的高分名列綏德縣第一、榆林市第二、陜西省第十三名,亦被清華大學錄取。2005年,本校卜方、張小偉、李偉三位學子總攬全縣理科前三名,榆林市第一、第二、第六名,其中卜方以714分列陜西省第十三名,3人均被清華大學錄取。近5年來,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本校獲省獎120多人次。學校連續四年獲陜西省數學競賽優勝團體獎。2002年,在全國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聯賽中,本校有27人獲省獎,名列榆林市第二,其中數學獲省獎人數名列榆林市第一。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喜人的成績,贏來了贊譽,贏來了榮譽。近年來,學校數十次受到省、市、縣各級政府、上級主管部門、上級業務部門的表彰獎勵。1998年被評為縣雙常規管理示范學校,榆林市學雷鋒先進集體,1999年、2000年兩次被評為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2000年被評為縣模范學校,2001年,被評為榆林市法制教育先進單位,被省教育學會學習科學會評為學習指導實驗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縣先進教育單位、縣綠色文明校園,2003年晉升為榆林市重點中學,并獲全國青少年讀書教育活動獎,2004年,被陜西省教育廳定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被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定為以校為本實驗學校,被榆林市人民政府評為文明校園、綠色學校,還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2005年,晉升為重點中學。同年,省委、省政府授予本校省文明校園稱號,被省政法委評為省政法建設先進單位。
綏德縣一中過去是輝煌的,今天是美好的,未來是燦爛的。本校已經初步實現了高起點、高標準、大踏步發展,形成了“嚴謹、勤奮、敬業、創新”的教風,“勤奮、創新、勵志、有恒”的學風,“團結、務實、公正、廉潔”的領導作風,“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的校風,辦學效果越來越好,步入良性循環,為今后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2年下學期,任愛歧校長上任以來,憑著一個老一中人對學校的真摯愛心,以身作則抓管理,親臨一線常在崗,從初中部到校門口,從到校至放學,從課堂到操場,多數時間都能夠看到校長忙碌的身影。建章立制運行制度化管理,班主任一天三次指紋簽到,五個到位常要求,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通知班主任解決,學校的教風學風為之大變,贏得社會各界好評和師生員工的支持。以人為本運行人文化關懷,開源節流,首次為廣大教工供應免費早餐,為教師工作生活創造便利條件。上下聯絡爭取教育科研項目,每一間教室都配備了交互式電子白板,使得綏德一中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走在了教育教學現代化的前列。高玉璧、王波等老教師也積極發揮余熱,成立了教育教學協會,走進課堂傾聽觀察指導,主動為一中的發展建言獻策,付出心智,吶喊助威,不遺余力。
#p#分頁標題#e#“而今邁步從頭越”。目前,綏德一中全體教師,將在任愛歧校長的帶領下,以晉升為省級示范高中為新的起點,高舉發展大旗,以頑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非凡的膽識、無比的氣魄,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育動態,適應教育新形勢,探索教育新途徑,團結務實苦干,開拓進取創新,努力使“每一個教師都成名,每一個學生都成才”,為高等院校輸送更多的優秀學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