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發表系列重要講話,作出系列重要部署,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如何譜寫好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宏偉篇章?5月14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作了深入闡釋。具體內容是什么?山東技校網帶你一起來看↓↓↓
努力譜寫教育戰線中國特色
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新篇章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哲學社會科學應在理論貢獻、思想引領和實踐創新上發揮更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發表系列重要講話,作出系列重要部署,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譜寫好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宏偉篇章,是新時代教育戰線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2020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題主線,呈現時代特點、中國氣派,著眼“六個好”,努力推動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為黨的理論創新服務。
舉旗定向事關重大,旗幟就是方向,就是力量。舉好旗,就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決策部署,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肩負雙重歷史任務:
一是要把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納入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大格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扎實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二是要立足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中國共產黨歷史、改革開放史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研究闡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進行經驗的總結、理性的思考、學理的梳理、理論的說明、方法論的提煉,推動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邁上新臺階。舉好旗,就是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做到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展現新作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抓住歷史發展大勢,找準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突破口、聚焦點、主旋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新的思想資源和理論支撐。
開好局,就是要努力把握理論和實踐的互動規律。
其一,行動的秘密在于理論優先。社會越發展,文明越進步,對于理論的需求就越迫切。當前我們黨和國家事業正處在千載難逢的偉大社會變革之中,迫切需要我們廓清迷霧,明確方向,武裝頭腦,推動發展。列寧說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歷史和實踐證明,缺乏科學理論指導的盲目行動,難免會陷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尷尬境地。
其二,理論的秘密在于實踐第一。實踐是理論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源自鮮活的社會實踐。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以及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現實需求,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話語創新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需要我們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勇立潮頭,不辱使命,拿出足以解釋實踐、規劃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話語體系創新是理論創新的重要一環。話語的貧乏反映的恰恰是頭腦的貧困、思想的貧困。1847年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就曾鮮明指出過這一問題,這也是今天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面臨并且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只有將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將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置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鮮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開好局,進而取得新成就實現新作為。
堅持問題導向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鮮明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
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堅持問題導向,一要選好題,二要破好題,要精心設計,按照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的原則,來回答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哲學社會科學提出的新課題。破題的靈魂是理論聯系實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全黨同志一定要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緊密聯系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緊密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實際,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變化,緊密聯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各項任務,自覺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不斷提高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是新形勢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次“趕考”。我們必須把工作落實到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課題上來,落實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落實到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經驗上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守土盡責,切實回答好時代提出的重大理論及現實問題,拿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質量過硬的理論成果,為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更大貢獻。
答好卷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盯急需破解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把理論、方法、政策措施有機結合起來,終攻破難題,交上滿意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終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教育戰線要深入研究提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方法論,形成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獨特方法,豐富黨的創新理論寶庫。研究方法應該對癥下藥、切實可行,力避陳詞濫調、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勇于推動形成體現中國特色和優勢的話語體系。我們要把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進行理性的思考,作出科學概括、提煉和升華。要運用辯證思維深化理論研究,從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聯系出發,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矛盾對立統一中洞察和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
找準定位關乎事業發展格局和成敗。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更好發揮作用,必須明確定位。
第一,從定性角度分析。為黨的理論建設服務、為哲學社會科學出力,教育戰線擔負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明確身份定位、陣地歸屬和主攻方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第二,從定量角度分析。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百分之八十奮斗在教育戰線,我們必須有雄心壯志,充分利用好高校的優質學術資源、雄厚學術力量和龐大研究隊伍,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貢獻更多的優秀理論成果。
第三,從內容的定位看。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既要服務于全黨理論工作大局,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闡釋,也要服務于教育事業發展自身,利用先進理論進行自我剖析、自我革新,研究解決當前教育事業所面臨的問題,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爭取強有力的支持,推出更多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因此,我們要把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放在黨的理論工作大局中看待,放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看待,放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中看待。
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隊伍,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把精力更多放在育人上,放在隊伍建設上,這是一個重大戰略,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態勢良好,但也存在大師少、精品少等問題。我們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頂層設計,把精力更多放在隊伍建設上。
要根據黨的要求和國家發展需要培養新時代的哲學社會科學家,借鑒我們黨培養干部的選人、用人、育人、管人機制,按照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形成科學的機制和辦法。在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上,我們黨是有寶貴歷史經驗的。20世紀20年代后,我們黨內產生了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歷史學科得到改造,經濟學科得到成長,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得到系統解讀和廣泛宣傳,這一批學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撐起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天空。我們黨無論在革命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一直注重利用高等學府培養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積累了黨培養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的寶貴經驗,體現了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的重要性。
育好人就是要選好人、管好人、用好人。管好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重點是統籌管理好現有的教學、科研人才隊伍。選好人、用好人,關鍵是瞄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崗位、關鍵崗位、課題負責人等,要讓決定權管理權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里。要有陣地意識,將研究課題交到政治立場堅定、學風優良、能力過硬的專家學者手中。要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構筑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高端人才創造良好學術生態環境,著力發現、培養、集聚一批具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勇于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干,構建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體系。要從青年抓起,要創造條件,提供土壤,因勢利導,下大力氣培養扶植高校青年哲學社會科學人才。人們常說“大學者,大師之謂也”,這句話有道理,但還可以引申為“大學者,產生大師之謂也”?!爱a生”這兩個字至為關鍵,大學不能只是一味引進甚至哄搶大師,而必須去精心培育、耐心孵化大師,這是育好人的題中之義。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教育戰線哲學社會科學天地廣闊,大有可為,必須不畏艱辛、不辱使命,響應時代號召,寫好“奮進之筆”,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絢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