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賽作弊事件追蹤報道
作弊層出不窮 “打假”越打越多 或許,從體育與高考掛鉤的那一天起,動機就已不再單純。
曾有人目擊高考體育加分測試現場的“奇特”景象:“長跑特長生”跑不下1500米,“跳遠選手”跳不進沙坑,“籃球高手”抱著籃球上籃。而這些“水貨”考生背后,居然都有一張“如假包換”的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只要蒙混過關,高考加分就此到手。
對于以公正著稱的高考制度而言,這簡直是一種褻瀆。高考體育加分的種種“貓膩”,將這項鼓勵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加分政策變成了兒戲,淪為少數人弄虛作假的溫床。
造假背后 誰是黑手
如果不是群眾舉報、媒體披露,可能許多加分“貓膩”仍在繼續。高考體育加分,就似一個四面楚歌的孤城,外界非議不斷,而內部仍在“暗箱操作”。這不禁讓人深思,究竟誰才是造假的幕后黑手?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新修訂的《運動員等級管理辦法》,雖然仍由地市級體育行政部門審批二級運動員,但省級體育主管部門擁有真正權力,可以對下級審批進行檢查和否決。這個制度轉變,從表面上看似乎將審批門檻加高,但實際上,由于上下級部門之間是指導關系,規章制度只能起到約束作用,體育加分的具體操作權和認證權,仍舊掌握在少數部門的少數人手中。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朱力認為,這種情況容易導致權力尋租,使制度成為“稻草人”,加之整個過程缺乏監督機制,“拉關系走后門”現象滋生也就不足為奇。
這種漏洞同樣存在于復審測試環節。近些年,為防止作弊,高考文化課考試監考日益嚴格,電子監控、手機屏蔽等手段齊上陣,但體育加分復審測試考場卻相對寬松,給了弄虛作假者以可乘之機。
相比于高考的“千軍萬馬”,體育加分者畢竟是少數,加分資格就成為稀缺資源??忌M诟呖计鹋芫€上搶占先機,而某些心術不正者也想方設法利用手中職權和金錢攫取不正當利益。由此,高考公平被無情踐踏。
監管不力 誰在失職
如果一味埋怨主管部門對體育加分“貓膩”不作為,似乎有些冤枉他們。事實上,各省市在曝出高考體育加分作弊丑聞后,都采取措施加以整頓。湖南省體育局競技體育處處長李彬介紹,湖南2006年發生“上千名體育特長生造假”事件后,曾收回地市一級體育部門發放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的權力。此后,湖南各地市體育局一把手與省體育局還簽訂了“目標責任狀”。
2009年,北京、重慶、廣東、青海等7地在高考體育加分項目上大動“手術”,或是直接減少加分項目,或是縮減加分幅度。與此同時,國家體育總局也沒有坐視不管,于2009年底啟用了帶有防偽措施的新版運動員技術等級證書,意在提高審批門檻,將加分造假“拒之門外”。
應該說,相關部門對加分造假行為的整治措施不可謂不多,但為何“貓膩”卻屢禁不止?問題出在思路上。相關部門偏重于“滅火”,哪里出事就去哪里整頓,結果卻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整治高考體育加分作弊,關鍵不在于事后“亡羊補牢”,而是要從整個流程上進行監管。從體育賽事的監控,到比賽成績的確認,到等級證書的審批,再到復審測試的監督,主管部門應把力量花在事前預防和事中監管上,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鉆空子行為變成現實再去處罰。
面對負面壓力,主管部門似乎也有苦衷。國家體育總局有關人士曾表示,高考加分真不是一兩個政府部門自己的事。這項政策的執行涉及各級體育部門、教育部門、招生部門、學校等,相互制約機制有時很難實現。
集體作弊 誰在作祟
這些年來,呼吁廢除高考體育加分的聲音四起。但體育加分在風雨飄搖中巋然不動,而作弊現象則升級至“集體狂歡”的態勢。
當少數人的丑行變成公開的秘密,高考體育加分作弊已經演變為“誰在背后撐腰”的問題。剛剛曝光的廈門馬拉松賽作弊事件,山東省東方中學8人“組團假跑”。而在有些地區,高考體育加分甚至已經形成產業鏈,從辦zheng、報批到審核,一條龍服務。顯然,一張帶有地方保護主義色彩的關系網,正在為體育加分作弊“保駕護航”。從表層看,有些人是為保證本地區高考升學率而“放水”,實際則是不正當利益在作祟。 #p#分頁標題#e#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系主任李天鳳認為,問題還是出在“人”的身上。當有關系找過來,相關人員抱著僥幸心理,做個順水人情,只要沒有東窗事發,就是皆大歡喜。
存在制度設計漏洞的體育加分政策,正在成為某些人進行不公平競爭的棋子,由此衍生的信任危機將導致高考公正性下降。更可怕的是,這種日漸走偏的價值取向,正在集體造假中直接傳遞給下一代,侵蝕的將是整個社會的誠信與公平。(記者 鄭軼 胡洪江 錢偉 顏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