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屋洗浴:“過了二十三,一天快一天。”小年過后即進入“忙年”階段。掃屋、洗刷衣物、理發(fā)洗澡這類除去污氣晦氣的清潔活動是每家每戶首先要辦的事。掃過屋后再將家里的床單衣服等一起洗干凈。人口較多的人家不可能人人都有新衣穿,便用一種專門染衣服的袋裝染料將褪色的衣服染一遍也算“見見新”。
蒸饃饃、炸年貨、燉咸菜、打酥鍋:年二十七八是全家人忙活勞累的時間,其中蒸饃饃費時也累。除了蒸大圓饃饃外,還要蒸上一些棗卷子、棗山、豆包、黃面窩窩(年糕)、大包子。炸年貨也是每家每戶都要做的一件事,濟南人炸的年貨主要是藕盒、綠豆丸子、麻葉、松肉和帶魚。用五香疙瘩皮燉咸菜是濟南人老少咸宜的美味,將疙瘩皮水蘿卜和炸藕盒時留出的藕頭藕把兒切成小丁,煸炒后放入泡好的花生仁、黃豆及大料一起燉,燉咸菜時散發(fā)的香味能飄出好遠。另外,打酥鍋也是比較普遍的節(jié)日美食,酥鍋的原料廣泛,白菜、蘿卜、海帶、花生仁、雞鴨魚肉均可入菜,葷素隨意,豐儉由己,還可根據(jù)喜好調(diào)整放入的醬油糖醋鹽的比例,調(diào)出不同口味。
請家堂:年三十這一天,家人都要回家團聚,有的家庭這一天也要將逝去的先祖、親人請回家過年。年三十下午要擺好供桌設(shè)好香案,有的還要掛上“家堂軸子”。有祖先牌位的人家要取下罩在帶底座的牌位上雕刻精美的木制罩盒,按輩分擺好。錫制的蠟扦子(燭臺)插上紅紅的牛蠟(一種可長時間點燃的蠟燭),供品無論是雞鴨魚肉還是點心食品,均要搭放一些彩色紙條,放些青紅絲菠菜葉。系好繡制精美的桌披椅披,供桌前放一蒲團。那些沒有家堂軸子也沒有牌位的家庭一般用黃表紙折疊一個,用筷子固定在饃饃上,寫上名諱稱謂權(quán)作牌位。黃昏時分,家中男性長輩手托放有香爐黃表紙的船盤,攜家人到路口或門前空曠處沖西南方向放好船盤,燃紙叩首并呼喚親人的稱謂引領(lǐng)已故親人回家過年。
年夜飯:入夜時分街上的鞭炮此起彼伏,響聲不斷。把家堂請回家后一家人開始吃年夜飯。平時難以見到難以吃到的東西,這天晚上可以讓孩子們放開肚子吃個夠。
包水餃:年夜飯過后孩子們大都跑到街上放鞭炮去了,家里的大人則開始包水餃(濟南人叫包包子)。水餃有素餡、肉餡兩種。素餡一般就是胡蘿卜粉條剁上點豆腐。肉的也就是白菜豬肉。一蓋簾水餃包完后要用黃表紙蓋好,然后壓上三支香,老人講這樣就不會被老鼠拉走。初一早上這頓餃子必須吃素的。老人說吃素餃子可以讓這一年素凈。
祭天地、祭祖:子夜時分也就是大年三十已過,那些講究的家庭,全家人要在擺好供品的香臺子前祭拜天地;然后再燃香祭拜各路神祗;后至正房在祖宗牌位前按輩分依次向祖先叩首拜年。
給長輩拜年:拜祭過后,家中高長輩坐在供桌兩旁的椅子上接受晚輩的拜年叩首,并派發(fā)紅包。晚輩叩首時要沖著供桌,給誰拜年呼誰的稱謂。
守歲:老濟南有守歲的習俗,通常是孩子們該睡就睡了,那些講究的老年人和強打著精神的家庭主婦,則圍著火爐喝著茶嗑著瓜子聊著天不知不覺就到了五更。伴隨著逐漸響起的下五更餃子時的鞭炮聲迎來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