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是做人做事的根基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一個人的人品好,不管他的文憑是哪個學校的,牌子亮不亮,都是可以信賴和委以重任的,他們做出來的事情都是對人民、對社會有益的。如果一個人的人品不好,即使他的學校牌子再亮,個人能力再強,缺少家國情懷,甚至認賊作父,他的本事越大,對國家對民族的危害也越大。
做人以德為先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講到,"有德有才為圣人,無德無才為愚人,有德無才為君子,有才無德為小人?!痹谶x拔人才上,寧用君子不用小人,可想而知。
當今,我們在德、智、體、美、勞教育上太專注于智的發(fā)展,注重于看分數(shù),以成績論人才,而忽視了德的從小培養(yǎng),使許多人才長大后,空有一肚子文化,包括許多像清華、北大等高等院校學生,卻缺乏家國情懷,起碼為人標準,詆毀他人,精致利己,背叛祖國,的確值得深思!
素質是一個人基本條件
一般來說,一個人讀大學后,受到更高層次知識洗禮和良好文化氛圍熏陶,修養(yǎng)會有很大提升,自內而外流露出獨特的氣質。這種狀況在未受世俗之氣沖擊和滲透的“天之驕子”的時代,尤為顯見,理想信念、家國情懷使大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盡顯雙眸,道德誠信對他們來說具有神圣感。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更多地追求自我滿足和幸福的社會,考量社會需求的少了,精致于自我價值的多了。享樂與拜金風氣彌漫社會,滲透校園。也難怪大多數(shù)各省狀元都競相奔向清華北大的經管學院,去不了的,留學美國也要爭取改專業(yè)進華爾街。倒是中間偏上層次的學生,扛起了家國責任,看看中國航天研究中心和基地的年輕面孔,看看那些默默無聞地在實驗室里為國家科技發(fā)展獻身的年輕身影,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什么是責任、誠信、擔當?什么叫道德?怎樣才是一個有素質的人。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會有我們的和平安定與幸福自在。
小編總結
對于學生而言,我覺得先要學會做人,再談學文化知識。向葉圣陶等老一輩知識分子學習致敬!
對于教師而言,我更崇尚育人先育德,先育人,后教書。
對于社會而言,我們呼吁真、善、美,等一切美好的東西。德,是做人之本,是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