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小舍得》火了,該劇不僅把觀眾的注意力聚集在孩子教育上,而且暴露了一個深層次的認知偏差問題——究竟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劇中人心目中所謂“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能夠獲得升學率最高的學?;虬嗉壍娜腴T券,田雨嵐為了讓顏子悠進擇數(shù)班,當眾向鐘益道歉,“為了孩子可以吃苦、受累、受委屈,但就是聽不得別人說自己孩子半點不是”。米桃媽媽在聽完田雨嵐講述孩子昂貴的教育費并提出補貼五千元后,依然拒絕讓出金牌班名額。
熱劇能熱不僅是劇情有看點,更是因為劇情反應的現(xiàn)實問題。
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各個年齡段、各個行業(yè)都“內卷”,一線城市尤甚。但是卷歸卷,身心健康始終是第一位的。在以前,生活水平低,孩子生長發(fā)育遭受困難,在饑一頓飽一頓中折騰長大;現(xiàn)在是不愁吃不愁穿的年代,孩子生長發(fā)育不用擔心了,心理成長成了“被折騰”的方面,于是乎,上好學校、上輔導班、上特長培訓班...孩子被卷進了心理折磨區(qū)。
望子成龍的希望可以理解,但是能不能別這么“揠苗助長”!
為什么普通學歷的家長就覺得自己的孩子能上世界名校?其實,上個一本、211就很不錯了;
為什么普通家境的孩子,就必須要腰纏萬貫、社會敬仰?其實,有個穩(wěn)定工作、不愁住不愁溫飽就不錯了;
畢竟,孩子能成什么才,一部分決定自遺傳,為什么要把全部砝碼壓在后天教育那部分?家長們,自己什么基因心里沒數(shù)嗎?這樣折騰孩子,你累,他也累。
不要做“普通又自信”的家長,承認自己的孩子平庸不丟人。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比自己強一點點,就可以了。
沒有哪個孩子一出生就是為了實現(xiàn)父母的期望,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為了自己而活,是為了體驗自己的人生精彩。
教孩子成才,不如教孩子成為自己!家長朋友們,捫心自問,你關心自己孩子的成績多過關心他開不開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