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如何做教師 - 大數據 - 高考大數據


隨著大數據時代出現有人曾這樣預言,隨著MOOC、微課等基于網絡的教學形式的出現,我們這些中小學教師弄不好是會下崗的。這是不是危言聳聽呢?
 大數據時代如何做教師 - 大數據 - 高考大數據

  隨著大數據時代出現有人曾這樣預言,隨著MOOC、微課等基于網絡的教學形式的出現,我們這些中小學教師弄不好是會下崗的。這是不是危言聳聽呢?

 大數據時代如何做教師 - 大數據 - 高考大數據

  對此,我們不要急于給出答案。我想說的是,當下這個“大數據”環(huán)境,究竟會給我們中小學教師帶來怎樣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又將如何應對?一言以蔽之,也即是說: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我們準備好了嗎?

 大數據時代如何做教師 - 大數據 - 高考大數據

  在今天學生利用網絡完成作業(yè)已經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因為他們本就是網絡世界的原住民。50后、60后充其量只是網絡世界的移民而已。問題是,原本也是原住民,至少是最初的移民的90后、80后、70后的中小學教師居然對網絡背景下的學生知識的來源也缺乏清醒的認識,恐怕所謂“可能會下崗”的言論就不再是危言聳聽了。

  我們要明白的是,大數據時代下,教師在知識層面將無任何優(yōu)勢,當學生面對網絡這個巨大的知識海洋,老師的半桶水完全失去了意義。老師存在的意義就是在知識和能力之間構造一座橋梁,這個橋梁叫做訓練。所以說,未來教師的有可能的體育教練型的,需要為學生制定一對一的訓練計劃。

  大數據背景下,作為教師基本功的閱讀、命題的能力早已經慢慢地弱化了。梭羅如果再世,恐怕會發(fā)出人們不只是發(fā)明了工具,更讓自己成了工具的工具的感慨了。這是教師站在“人”的屬性意義上,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尷尬。

  荒蠻時代人們的知識主要來自生活,來自自然與社會;慢慢的,人們學會了書寫,有了書籍,于是書籍成了人們知識的來源;再往下,出現了老師,有了學堂,人們的知識,就從老師和課堂那里來了。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fā)展,有了無線電、收音機、電視、電腦、網絡之后,人們知識來源的渠道就越來越多了。于是幻燈機、收音機、錄音機、電視、電腦、網絡、電子白板、微格教學技術一撥一撥地走進了教室,也一撥一撥地離開了教室。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我們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到今天,有了MOOC、微課、翻轉課堂、在線課堂,尤其是出現了智能手機后,學生的知識,再不必完全依賴書本、教師或課堂了。尤其是博客、微博、微信、APP等社交圈和自媒體的出現,使得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更便捷了。

  學習方式的變化勢必帶來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變化??杀氖?,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我們的教育管理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技術,還停留在農耕時代,甚至原始時期:一味地拼時間,游題海,上班簽到,下班簽走,上班期間還有沒完沒了的巡查、通報。管理者更多地將精力轉移到備課筆記檢查、推門聽課、教學質量分析(其實就是開會表揚和批評)上了。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老師們呢,也不得不將精力放在了應付這些檢查和考核上,很少有人還有精力用于研究學生、教材、課堂上,更不要說研究教育了。同時,作為教師基本功的閱讀、命題的能力早已經慢慢地弱化了,我們幾乎尷尬地陷入了一個離開了參考資料和電腦網絡就無法進行教學的境地了。

  在這個網絡社會,一方面我們獲得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支離破碎的。單就閱讀而言,我們的閱讀已經沒有了深度,我們的閱讀更多的是“淺閱讀”式的。微博不就是一句一句的嗎?而且,這一句一句還往往是沒有聯系的,就是那最長的一句也超不過七十字——試問:即便是這一句,我們又有多少人、多少時候能耐著性子慢慢推敲呢?寫的人一般不會,看的人更不會。我們關注的是搶人眼球的犀利的另類的詞語,于是標題黨出現了。

  這樣的情形下,教師和學校還是知識的權威和殿堂嗎?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教師如何做教師?

  大數據背景下的教師要走進網絡

  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許多情況下是要借助網絡技術的。比如在線教育作為一種教學形式,我們在設計制作的時候,重要的恐怕不只是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改變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并借此來影響學生的學習理念和生活觀念。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走進網絡,關注網絡上與我們所教學科有關的甚至沒有關聯的新動態(tài)、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否則,我們這些移民跟那些原住民的溝通是會發(fā)生阻滯的。即便是“屌絲”、“打醬油”、“油菜花”之類的網絡詞語,看起來膚淺的東西,但如果我們不走進網絡,我們在原住民面前就永遠只可能是一只“菜鳥”,即便是這樣低層面的東西,我們如果一無所知,也是會影響我們的教育行為與學生的具體情況的匹配的。

  另一個方面,我們必須盡可能從臺前走到幕后,從屏前面走到屏后去。我們如果真想要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展示,我們就得走進幕后,給他們以實實在在的幫助與支持,或是默默的支持。所謂“從臺前走到幕后”,即盡量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你成為他的幫助者,影響者。而“從屏前面走到屏后”強調的則是課程的開發(fā)與設計。

  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早已經不是知識的控制者了,在許多知識面前我們甚至已經落在學生后面一步,幾步了。我們的優(yōu)勢或許就只有閱歷和經驗了,然而,這正是學生身上所缺乏的,也是他們最需要的?;蛟S我們能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東西就在這里,僅此而已。

?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haolei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