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朵白白胖胖的菌子能活著逃出云南。
云南每年5月中旬到11月初的雨季昆明哪里可以學(xué)廚師要多少錢,都是西瓜視頻創(chuàng)作人@深山吃貨 阿飛最忙碌的時候,每天他幾乎都會外出采野生菌菇。
雨季的山林,空氣中彌漫濕漉漉的味道,阿飛喜歡帶上他的小黑狗汪汪進山尋寶。小而白嫩的香蕈躲在布滿苔蘚的死樹干上,火鍋里鮮美的雞樅與白蟻窩在紅土里共存;白見手青一般出現(xiàn)在松樹下,白牛肝菌則可能長在櫟樹堆里……
圖片分別為白蔥菌,香蕈,雞樅,美味牛肝菌
分辨菌菇是云南人特有的天賦,長在哪里?能不能吃?有沒有毒?如何烹飪?這些問題依賴一代又一代云南人口口相傳。
他說,云南當(dāng)?shù)叵袼@樣的采菌人有很多,他的叔叔就是一名專業(yè)采菌人,雨季幾乎都往山里跑,把眼花繚亂的菌子拿到市場上賣,一季下來能掙萬把來塊錢。
只不過別人采菌子是為了采來吃掉、賣掉,阿飛則是采來吃掉,然后把自己采野生菌的經(jīng)過剪輯成片,發(fā)布在西瓜視頻上,令眾多“沒見識”的外省人大呼開眼。從2018年中到現(xiàn)在,阿飛的@深山吃貨 賬號已經(jīng)發(fā)布了600多個視頻,吸引來20多萬粉絲。
他一人獨居在云南楚雄州祿豐市大山中。房子是泥巴做的,由他親手搭建。在沒有菌菇的干季,他展現(xiàn)一個農(nóng)家人的生活。打理果園,吃土家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漸漸的,連說話速度也和云南的云一樣,是慢悠悠的。
就這樣一天、一季、一年循環(huán)往復(fù),過去的三年多時間,他都是如此度過?!跋褚皇子迫灰娔仙降奶飯@詩?!?/p>
但聽阿飛講完他三十多年的人生故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他在西瓜視頻上與大家分享的山野生活,其實是歷經(jīng)波濤暗涌后,終獲的平靜。
01阿飛采摘菌子的手法嫻熟,通常只要輕輕一撥,大部分野生菌就被連根拔起。
他曾經(jīng)的生活,也如遍野的菌子一樣根基不穩(wěn)。初中畢業(yè),他去省城昆明投奔一位當(dāng)大廚的哥哥,跟著他切菜做飯,干起廚師學(xué)徒。
一年后哥哥赴北京工作,學(xué)有所成的阿飛也開始了漂泊的廚師生活,云南、北京、上海、飯館都待過,什么樣的菜式都學(xué)了一些。好多年都沒回家,年紀太輕也沒什么職業(yè)規(guī)劃,拿1500塊的微薄工資,包吃包住心滿意足,下班了就去網(wǎng)吧玩游戲,“邊工作邊玩,渾渾噩噩混了許多年”。
2009年,阿飛在外出務(wù)工的火車上碰到后來的妻子,交往兩年后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才發(fā)現(xiàn)靠1500塊一人吃飽的日子過不下去了。他收斂玩心,帶妻子孩子回到家鄉(xiāng),準備踏實過日子。在外打工能掙更多錢,但他更想陪伴妻子,也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那年阿飛23歲。
但老家的工作機會實在匱乏,他先是干老本行開了家餐館,覺得太累了沒干下去,后來又趕集擺地攤,勉強維持一家生活。
有一天阿飛帶女兒逛廣場,女兒看中一個面具,標價10塊錢。等走過了賣面具的攤子,懂事的女兒才請求阿飛:“爸爸,我剛剛看到一個面具,好想要,但是好貴,如果昆明哪里可以學(xué)廚師要多少錢你以后碰到便宜的,能不能買一個給我?”
這句話讓阿飛意識到,自己必須做出些改變了——尋找一份體面的、有沉淀的、至少能讓自己在家鄉(xiāng)過得不錯的事業(yè)。他想起回家鄉(xiāng)之前曾經(jīng)幫朋友拍過視頻,劇情向的小短片,挺好玩的,朋友因此也掙到了錢,于是他轉(zhuǎn)而一想,自己為什么不試試?
“不管怎樣,我先堅持半年再說?!?018年中,抱著嘗試的心態(tài),阿飛成為了一名視頻創(chuàng)作者?!吧钌匠载洝边@個名字取得隨意,自己家住深山,又當(dāng)過廚子喜歡研究吃,于是順勢把兩個名詞簡單疊加起來。
2018年7月2日,@深山吃貨 的第一個視頻發(fā)布了。
02阿飛家里有一個果園,2008年父母買下,主要靠種植楊梅維持家庭收入。阿飛的第一個視頻就是帶大家逛自家的果園。當(dāng)時他設(shè)想,這樣可以一邊幫父母打理果園,一邊將果園生活作為拍攝素材,一舉兩得。
炎熱的午后,崎嶇的土路,抖動的鏡頭記錄一望無際的果樹,就像任何一個視頻新手一樣,樸實的拍攝水平,樸實的旁白介紹,收獲樸實無華的數(shù)據(jù)。
幸運的是,第二個視頻就收獲了10萬觀看量,他拍的是去附近山上采菌菇。采摘水果或許并不稀奇,家門口采菌菇卻是云南人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評論區(qū)里大家紛紛表示羨慕。
嘗到甜頭,菌子成為了阿飛視頻里當(dāng)仁不讓的主角。
在漫長的雨季,沒有狂風(fēng)暴雨的日子就是進山挖菌的日子,阿飛帶上一臺相機、一個小三腳架,外加一臺運動相機,就可以開著車出發(fā)了。有時是一個人,有時是和叔叔一起,偶爾還會去遠一些的山里,他就搭帳篷住上幾晚。
野生菌多的時候,他一次能拍足兩三期視頻的素材,回到家剪一剪,快的話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但也有收獲不多的時候,進山一趟,沒素材可發(fā)。阿飛說,自己創(chuàng)作的原則是“記錄真實的山里狀態(tài),不是擺拍出來的”。
他也會帶大家逛當(dāng)?shù)氐囊吧灰资袌?,臨臨市面,花松茸180一公斤,虎掌菌260一公斤,開成蓮花狀的干巴菌要1200一公斤……這價格聽得評論區(qū)里一片逆反,“太便宜了,我才不吃?!?/p>
不過迄今為止播放量最高的一條視頻卻與菌菇無關(guān),而是采摘一種叫做“地涌金蓮”的芭蕉科植物。阿飛用力把半人高的“金蓮”掰斷,削皮,切碎,水煮,油炸,看起來像筍,吃起來像芋頭和茄子的味道。
“我拍視頻的想法很簡單,什么東西好吃、稀奇,我就去拍什么?!边@可能是阿飛的“爆款秘訣”。
03三年多山村生活拍下來,阿飛也逐漸發(fā)現(xiàn)了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生活態(tài)度:
“外面太快了,不適合我這種慢性子,我一個人跟自己相處的時候更開心?!?/p>
“人們大部分的煩惱來自于人際關(guān)系,我處理不好,就盡量遠離它。”
去年年初,阿飛干脆在山里蓋了一座土坯房,但也算是進一步過上了“深山生活”。
56天,親自參與建造,阿飛用鏡頭記錄下蓋土坯房的全程。他算了一筆賬,人工費3.5萬,伙食0.4萬,建筑材料0.77萬,電路門窗水泥地板0.6萬,合計5.2萬,這便是在山里一人一屋生活的全部成本。
總有新網(wǎng)友源源不斷地提問,你這樣生活不無聊嗎?如何克服孤獨?于是阿飛會定期拍攝一個問答視頻,一遍又一遍地向大家耐心解釋:
我沒有感到孤獨,一個人在山里的狀態(tài)非常爽。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也終會一個人走,無論生活在大家庭還是生活在集體里,思想都是獨立的,需要一個人面對世界。早早想通這個問題就不會孤獨了。
阿飛能夠維持山中生活的狀態(tài),也得益于妻子孩子的無條件支持,母女倆在鎮(zhèn)上生活學(xué)習(xí),阿飛會在周末和晚上與她們團聚。他的視頻做得有聲有色,收益足夠一家人在小鎮(zhèn)的日常開銷,10塊錢的面具不再是需要斟酌的“高消費品”。
妻子雖然會念叨“還是要找正經(jīng)工作”,但她內(nèi)心理解丈夫的生活選擇,“其實你可以不掙錢的,我只要你開心就可以?!?/p>
“山里生活自然有不太方便的地方,但想一想,這么好的老婆,這么好的孩子,你還要什么呢?對吧?”這是阿飛對全新生活的感慨。
年邁的父母其實不太理解阿飛在做什么,但他們知道,兒子這幾年給他們修水井了、修水池了,生活變好了,日子就這么不咸不淡地過下去。
但過了而立之年的阿飛,正靠著自己和自己的小家,過上喜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