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通過該課程的考核,要求考生能夠掌握競技體育的概念、構成及基本特點;掌握項群理論建立的科學意義及特征;掌握運動成績定義及其決定因素、競技結構模型及狀態(tài)診斷的重要意義;掌握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及訓練方法與手段,并能將其運用到運動員體、技、戰(zhàn)、智等競技能力的訓練中;掌握運動員各個階段訓練計劃的制定與組織。
二、考試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
1.競技體育的概念、構成及基本特點
2.競技體育的現(xiàn)代社會價值
第二章項群訓練理論
1.項群訓練理論的建立及其科學意義
2.競技運動項目的分類及項群體系的構成
3.各項群訓練基本特征
第三章運動成績與競技能力
1.運動成績及其決定因素
2.競技能力釋義
3.運動員狀態(tài)診斷與訓練目標建立的重要意義
4.狀態(tài)診斷和目標建立
第四章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
1.競技需要原則釋義、科學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2.動機激勵原則釋義、科學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3.有效控制原則釋義、科學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4.系統(tǒng)訓練原則釋義、科學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5.周期安排原則釋義、科學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6.適宜負荷原則釋義、科學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7.區(qū)別對待原則釋義、科學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8.直觀教練原則釋義、科學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9.適時恢復原則釋義、科學基礎及訓練學要點
第五章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
1.運動訓練方法與手段釋義
2.運動訓練的整體控制方法——模式訓練法和程序訓練法
3.八種運動訓練的具體操作方法(分解訓練法、完整訓練法、重復訓練法、間歇訓練法、持續(xù)訓練法、變換訓練法、循環(huán)訓練法、比賽訓練法)
4.運動訓練的常用手段(周期性單一練習手段、混合性多元練習手段、固定組合練習手段、變異組合練習手段)
第六章運動員體能及其訓練
1.體能訓練釋義及基本要求
2.身體形態(tài)釋義;不同項群運動員的形態(tài)特征、訓練的方法及基本要求
3.力量素質釋義(重點)
4.各種力量素質的評定及訓練負荷量度的確定(重難點)
5.量訓練的方法與手段及其基本要求
6.速度素質釋義;各種速度素質的評定及訓練及其基本要求
7.耐力素質釋義;各種耐力素質的評定及訓練負荷量度的確定
8.耐力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基本要求
9.柔韌素質定義;柔韌訓練的方法和手段及其基本要求
10.靈敏素質釋義;靈敏訓練的主要手段及其基本要求
第七章運動員的技術能力及其訓練
1.運動技術的定義及基本特征
2.運動技術原理、動作要素與技術結構
3.影響運動技術的因素(主體因素、客體因素)
4.技術訓練常用方法(直觀法與語言法、完整法與分解法、想象法與表象法、減難法與加難法)
5.運動技術訓練的基本要求及運動技術評價
第八章運動員戰(zhàn)術能力及其訓練
1.競技戰(zhàn)術的定義及構成
2.戰(zhàn)術的分類
3.戰(zhàn)術訓練方法(分解與完整訓練法、減難與加難訓練法、虛擬現(xiàn)實訓練法、想像訓練法、程序訓練法、模擬訓練法、實戰(zhàn)法)
4.戰(zhàn)術方案的制定
5.戰(zhàn)術訓練的基本要求
第九章運動員心理能力與運動智能及其訓練
1.運動員心理能力定義
2.運動員心理能力訓練的常用方法及幾種心理現(xiàn)象及克服方法
第十章運動員多年訓練的計劃與組織
1.制定多年訓練計劃的必要性
2.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
3.區(qū)間性多年訓練計劃
第十一章運動員年度訓練的計劃與組織
1.年度訓練中的周期安排
2.大周期訓練計劃的基本構成模式
3.年度訓練過程中比賽系列及負荷的動態(tài)變化
第十二章周課訓練的計劃與組織
1.訓練周的計劃與組織
2.訓練課的計劃與組織
三、考試方法和考試題型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為12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題目類型(及分數(shù))建議:
客觀題:名詞解釋(10分)、填空題(10分)、單項選擇題(10分)、多項選擇題(20分)
主觀題:判斷改錯題(10分)、簡答題(30分)、論述題(30分)
四、考試參考教材
《運動訓練學》,作者:田麥久,出版社: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時間:2000年8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