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剛出來,有考生就接連收到院校 “錄取通知書”,甚至還有企業的錄用通知。8月初,高考招生錄取進入高峰期,夏灣鐘同學一個月內收到16封錄取錄用通知書,卻為此犯了愁:這些都是他沒有填報過志愿的學校。
當本應受到嚴格保護的學生高考信息成為被人搶吃的“唐僧肉”時,人們自然要問,究竟是誰將這些信息泄露出去的?
其實用不著過多的推敲,能夠掌握學生詳實高考信息的不外乎這樣兩個部門:一是學校,二是各級招考機構,這是信息流出的主要源頭。在現實教育環境下,考生資源無疑是一個誘人的大蛋糕,一方面,學校和各級招考機構掌握著大量的考生信息,另一方面,處在生源大戰中的各類高校迫切需要得到這些信息,更兼有一些“招生販子”從中漁利,將考生信息當著 “搖錢樹”,這樣,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之下,各方一拍即合,考生個人信息被公開泄露也就在所難免。
就現階段來說,面對五花八門的 “錄取通知書”,最為可行的辦法是考生及家長要時刻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信任何來路不明的招錄信息,不要寄希望于通過非官方渠道獲取高校錄取資格。如此,哪怕一些人“高招”再多,其結果也只能是枉費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