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本身是一個學術名詞,在學術文獻中經常能看到,但現在內卷已經成為了一個網絡流行詞,常用來形容一種社會現象,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什么是內卷
內卷本身是一個學術名詞,在學術文獻中經常能看到,本意是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后,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
但現在內卷已經成為了一個網絡流行詞,常用來形容一種社會現象,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直觀的說就是向內演化,或繞圈圈。
它表達的是一種消耗精力的死循環,寬泛一點說,所有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之為內卷。比如當今時代最廣泛的加班現象可以說是內卷的代表例子,到了下班的時間,其他人卻還全都面部認真且嚴肅的加班,那么想準時下班的人就會退縮,然后大家就會一起加班,再然后加班的時間一天比一天變得多。
當社會資源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時,人們通過競爭來獲取更多資源?!皟染怼弊钤绲摹俺鎏帯笔菐讖埫W霸的圖片。
現在很多高等學校學生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愿”競爭。這個詞在大學生中廣為流傳、屢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網絡討論。
導致內卷的原因
內卷的主要原因包括評價標準過于單一、優質資源有限等等。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爭奪有限的資源,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個體的“收益努力比”下降這樣的一種現象。也可以看做是努力的“通貨膨脹”。如果想避免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就要走科技創新之路。
例如,看電影(有限資源)時,當第二排的人由于前排遮擋而坐直時,后排的人(同行)也會紛紛坐的更高(競相付出努力)。本來坐著可以享受的電影,最終站著才能勉強看到(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
與演化相比,內卷表現為自我重復而沒有增進。如果用登山來比喻,演化就像是走盤山路,螺旋上升,不斷縮短與山頂的距離;而內卷則是在山腳下或半山腰不斷循環,永遠無法登頂 。
這個詞近來突然火起來,幾乎成了一個“?!?。內卷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來源于多年前的一篇論文《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經演變如今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
形象地說,就是在某些特殊局面中,盡管每個局內人都很努力爭取自身利益,但大家越努力,造成無謂損耗越大,社會整體利益并沒有相應提升。該用法在高校圈里最火,很多學生用內卷來指代激烈的、過度的內部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