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出國留學網(wǎng) 2012年12月28日 10時訊
去(2011)年5月至6月間所做的兩份調(diào)查,即世界數(shù)理科能力表現(xiàn)調(diào)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與國際閱讀能力調(diào)查(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報告最近剛出爐,顯示英格蘭(蘇格蘭與威爾斯沒參加普查)10歲孩童于自然學科表現(xiàn)從2007年的第7名掉落至第15名,數(shù)學表現(xiàn)則是從第6名掉到第9名,而閱讀能力從原本的第15名上升到第11名。臺灣小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世界排名是第4名(分別為新加坡、南韓、香港、臺灣、日本、北愛爾蘭),自然科學則是第6名(分別為南韓、新加坡、芬蘭、日本、蘇俄、臺灣、美國)。10歲(小學)與14歲(中學)數(shù)理科能力最好的國家皆為亞洲的國家拔得頭籌:全世界小學生中自然科學成績表現(xiàn)最好者為南韓,中學自然科學能力最好的是新加坡,小學生閱讀能力最好的是香港,小學生數(shù)學能力最好的是新加坡,中學數(shù)學能力最強的是韓國中學生。歐洲中北愛爾蘭小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最好,美國少數(shù)州,例如佛羅里達州能與亞洲國家表現(xiàn)匹敵。
???? 身為英語發(fā)源國的英國,在英文閱讀能力項目卻由亞洲學生拔得頭籌,令眾人十分驚訝。深究其原因出于英國有過高比例的小學生無法達到最低下限的閱讀能力,而拖垮了整體表現(xiàn)。目前,英國有百分之5比例的小學生無法達到最低要求,相較于美國的百分之2和香港的百分之1,英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雖然有在世界排名進步但是仍要繼續(xù)努力。英國中小學生的數(shù)學表現(xiàn)長久以來一直沒有進步,表現(xiàn)最差的項目居然是基本的加減乘除。教育部認為基本的運算都無法做好與英國小學教育太早引進電子計算機的使用有很大的關係。今年英國教育部宣布自2014年起11歲學童的數(shù)學測驗開始禁用電子計算機,希望藉由停止學生倚賴電子計算機,能使小學生具有基本的運算能力,能在中學時繼續(xù)順利的學習代數(shù)與幾何學。除要求學生以外,英國教育部并鼓勵小學在應聘教師時,以數(shù)學成績優(yōu)異者為優(yōu)先應聘,藉此拉高英國小學生未來在數(shù)學算術上的成績表現(xiàn)。???? 最令英國教育部擔心的是英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的表現(xiàn)嚴重下滑。歸咎原因可能出現(xiàn)在師資不足和學校不舉行考試有關。師資不足方面,目前英國小學五年級教自然科學的老師比國中三年級的老師還短缺,代課老師也常在準備不足的狀態(tài)下授課,這部份解釋為什幺中學生的2011年理科測試結果與2007年相同,但小學自然科學表現(xiàn)卻下滑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從2009年起,自然科學從必考科目中刪除成為不考的科目。由于學校不再考自然科學,學生和家長自然而然對自然科學就越來越不重視,致使學生理科表現(xiàn)低落。為此,英國教育部打算到2015年為止撥發(fā)1億3千5百萬英鎊加強數(shù)理科教育,并優(yōu)先錄用數(shù)理成績優(yōu)異的中小學教師,希望在未來的幾年內(nèi)能挽救英國日漸低落的世界數(shù)理能力排名。
資料來源: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tests results published', 11 December 2012, http://www.education.gov.uk/inthenews/inthenews/a00218306/international-tests-results-published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Education Minister gives speech on international evidence,' 11 December 2012, http://www.education.gov.uk/inthenews/speeches/a00218356/education-minister-gives-speech-on-international-evidenceBBC News, Sean Coughlan, 'Asians top of school tables-England in maths top 10', 11 December 2012, http://www.bbc.co.uk/news/education-20664752
本文章來源于臺灣教育部,請我們一起了解下臺灣教育的一些情況吧。臺灣與祖國大陸一樣,有著濃厚的重視興學辦教的傳統(tǒng)。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就在臺灣開始興辦教育事業(yè)。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學校。陳永華不僅自己鼓勵鄉(xiāng)社辦小學,還重視高山族的教育,鼓勵高山族送子弟入學。清政府治理臺灣后,更重視臺灣的教育事業(yè),在臺灣逐步建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臺長官都兼任臺灣的學政(教育長官)。福建巡撫沈葆楨入臺主持防務后,為發(fā)展東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文化教育,指示舉辦“番學”,從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發(fā)展。臺灣逐漸建立起包括“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nèi)的初步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xiāng)社設社學,即鄉(xiāng)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shù)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xiàn)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jīng)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51出國留學網(wǎng)www.)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jīng)。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chuàng)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jīng)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haolei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