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是在


近代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是在文檔視界
近代中國派遣第一批留學生是在
近代中國派遣第一批留學生是洋務運動時期。
中國留美幼童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洋務運動時期
一般指19世紀60——90年代。1872年,在曾國藩等人的支持下,容閎招錄了30名幼童赴美留學,是近代中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
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
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發(fā),跨越太平洋,在美國舊金山登陸。他們乘坐剛剛貫通北美大陸的蒸汽火車,到達
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qū),從此開始了他們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涯。
幼童們被分配到54戶美國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戶,麻薩諸塞州20戶)中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為
近代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是在

他們就讀的各個學校中最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群體所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
令美國人驚嘆不已,據不完全統(tǒng)計,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計劃中途夭折,全部學生被召回國。當時,耶魯大學的22位留學幼童中祗有詹天佑和歐陽庚二
人順利完成學業(yè)。容揆和譚耀勛抗拒召回,留在美國完成耶魯大學
學業(yè)的。李恩富和陸永泉則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國,讀完了耶魯。
下載文檔原格式
(Word原格式,共1頁)
支付 ?下載
相關文檔
近代中國第一批留學生
近代中國派遣第一批留學生是在
中國近代史上的早期日本留學史
2021中歷史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兩套】
中國近代留學生群體
略論洋務運動時期留學生的派遣
近代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是在

淺議中國近代留學生對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中國近代史綱要(完整版)
2018年10月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真題(含答案)【自考真題】
中國第一批大學留學生
試論晚清留學生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
近代留學教育思潮
中國近代留學生事業(yè)的先驅——李鴻章與中國留美學生
近現代史綱要:淺談近代留學生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近代留學第一人-容閎
中外教育史選擇題
近代中國留學生與中國政治變遷
新中國成立初期海外留學生群體的歸國浪潮
近代留學生與中國
近代中國派遣第一批留學生是在
歷史趣談揭秘中國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都不愿回歸祖國
為何中國留學生不回國
近代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是在

近代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是在什么時期?

洋務運動時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yè)者5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從事商業(yè)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傊?,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其歷史故事: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因此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這批幼童遠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個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輕共和國,開始了他們計劃長達15年的留學生活。他們被分配到了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qū)的四十多戶美國人家中,快速適應著在美國的生活。

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越過了語言障礙,成為各學校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同時他們也迅速適應了異國的文化,脫去了長袍馬褂,活躍在各項體育運動的賽場上。

他們是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他們和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比鄰而居,曾受到美國總統(tǒng)格蘭特的親切接見。十九世紀末,當世界格局發(fā)生劇烈變化的時刻,他們恰好被送到了那場工業(yè)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當半數孩子開始了他們的大學學業(yè)時,大清國卻突然提前終止留學計劃,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國。

這批飽受歐風美雨熏陶的學子是中國礦業(yè)、鐵路業(yè)、電報業(yè)的先驅。他們中出現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貒蟮倪@批西學所造之子歷經中國晚清政壇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國的榮辱興衰。

中國第一批留洋學童名單只找到這些,不好意思
中國幼童,留學異邦,這不是時下的新發(fā)現,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120個中國幼童遠赴美國,開創(chuàng)了中國幼童留學美國的先河。
幼童留學:一種無奈的舉措
1872年,30名中國幼童首次踏上美國的土地,開始了漫漫的留學生涯。
清政府選派幼童到美國留學,并非出于富國強兵、潛心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本愿,實乃一種無奈的舉動。
1840年以后的中國,在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侵略之下,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在和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外交人才、外語人才的匱乏使清政府大傷腦筋。19世紀60年代悄悄萌動的洋務思潮,開始將大規(guī)模的官派留學生的工作提到議事日程。回想一百多年前的中國社會,是何等的閉關愚昧,“泱泱大國”、“天朝上國”的優(yōu)越感使他們很難意識到學習西方的必要性,然而偶然事件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外國派遣留學生。
1870年天津教案發(fā)生了,中國人不滿意外國傳教士的胡作非為,在天津的傳教士遭到圍攻,許多傳教士被憤怒的國人殺死。如果這件事發(fā)生在康乾盛世,任何國際糾紛都不會發(fā)生,但它發(fā)生在晚清這個特定的社會,在西方列強張狂的武力威脅下,清政府妥協(xié)了,不得不派朝中大臣來處理這個棘手的“國際問題”。既然要與西方列強談判,就少不了精通外語的人才,而此時的清政府才迫切感到人才匱乏的窘況。于是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yè)回國的容閎,很快就成為洋務領袖曾國藩、李鴻章、丁日昌等人的幕僚。在容閎的幫助下,派遣學生出洋留學在19世紀60年代末開始醞釀。
1854年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回國的容閎,是中國人留學的先驅,他之所以學成回歸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國青年“遠涉重洋,身受文化之教育”,“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容閎深知留學對中國近代化的重要性,他在回國協(xié)助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辦洋務時,不失時機地提出了“由政府選派穎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學”的計劃。容閎的思想很快得到曾國藩、李鴻章的大力支持,他們在向朝廷上的奏折中正式提出由政府出資派遣子弟出洋留學。
派遣子弟出洋留學,這種呼聲出自當時封疆大吏曾、李之口,的確在中國社會是前所未有的舉動,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又一次嘗試。就在朝廷內部醞釀選派留學生的時候,英、美駐華公使紛紛向清政府拋來橄欖枝,表示愿意接受中國學生前往留學,向國外派遣留學生的條件已經成熟。1871年8月,曾國藩、李鴻章聯(lián)名向皇帝上了一道具有深遠意義的奏章,提出在滬、甬、閩、粵等地挑選幼童,經過考試選拔后,派往美國留學,每年30名,4年共120名;15年后每年回華30名,由朝廷分派工作。這些學生屬于官派,不得入外籍、逗留和私自回國,更不允許自謀職業(yè)。誰也想不到這道奏折奏上不久,就被朝廷批準,并專門成立了“總理幼童出洋肄業(yè)滬局”。選派幼童赴美留學,在當時是轟動全國的新聞,為了確保這些孩子能在美國受到良好的教育,在美國同時成立“選帶幼童出洋肄業(yè)局”,負責辦理選派幼童赴美留學事務。陳蘭彬和容閎成為具體的負責者,地點設在美國麻省春田,后來遷到康省哈特福德。殊不知,這兩個地方是美國歷史最悠久、教育最發(fā)達的地區(qū),可以說是容閎“身受文明教育”的故地。一切似乎都預示著中國幼童到美國前途無限光明。
童真:盡顯在出洋的途中
盡管在晚清歐風美雨的沐浴下,一些國人已開始羨慕外國的先進文明,但大多數的國人還是恪守著傳統(tǒng)觀念。熟讀四書五經、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仍是大多數人追求的理想,又有誰愿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往國外﹖可見選舉幼童出國在當時是何等的困難。
從1872年的第一批幼童到1874年的第三批幼童的選拔情況來看,三分之一的孩子來自洋務人員家庭,傳統(tǒng)的士大夫家庭則無論如何也不愿將子弟推向此途。每一個幼童在出洋前,其父母還必須出具擔保書。詹天佑是第一批留美的幼童之一,他的父親詹作屏出具了保證書:“茲有子天佑,情愿送赴憲局帶往花旗國美國 肄業(yè)學習技藝,回來之日,聽從差遣,不得在國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br> 這哪里是保證書,儼然是一具賣身文書。
1872~1875年官方選拔的120個學童,在洋務派看來肩負著大清國的未來,因此在這批孩子離開祖國前,在上海專門成立了預備學校。為了不使這些孩子忘本,學校的監(jiān)督非常嚴格,強迫這些孩子讀寫中文,稍不如意,就會遭到竹板的懲罰。但多少年以后,這些孩子非常懷念這位暴君,因為在美國留學幾年后,他們的中文水平沒有落后,反較在國內有了一定的進步,這是大大出乎人們意料的。
第一次出國,對這些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是新奇的,盡管在上海啟航時,他們一個個痛哭流涕,在汽笛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離開親人,離開祖國。但輪船一駛出黃埔港,他們便很快從悲傷中恢復過來,活潑好動的本性徹底顯露出來。有的在甲板上互相追逐,有的倚欄遠眺,有的圍著藍眼睛、長鼻子的外國人好奇地打量著。對于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這是生平第一次坐輪船,第一次出海,第一次和外國人生活在一起,第一次吃西餐……
但好景不長,當大海上刮起大風的時候,巨浪滔天,一波又一波地拍擊著船舷,平??此讫嬋淮笪锏木掭喸谝煌麩o際的大海上顯得那么不起眼,隨時都有被大海吞噬的危險。風卷浪涌,巨輪上下顛簸,這些孩子個個嚇得面如蠟白,躲在船艙中號啕大哭,亂如麻團。長久的海上旅行,可讓這些孩子吃了不少苦,暈船、嘔吐、吃不下飯時時折磨著這些可憐的孩子。
孩子們的適應性真強,盡管出海之初,一遇風浪,他們便嘔吐大作,昏昏欲睡不能起床。但經過十幾天以后,他們很快就適應了海上生活,即便在太平洋中心遇到數年所未見的大風暴,依然“嬉戲自得,毫不恐怖”。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里,孩子們看到輪船上西方男女扔沙包鍛煉身體,也紛紛效仿。一艘輪船上有30個頑皮的小孩,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在生活習慣方面,起初這些孩子只能吃中國菜,但沒過多久,許多孩子已經喜歡吃面包、喝牛奶了,有的甚至學外國人吃生雞蛋。這些變化,使那些護送幼童赴美的官員們大為吃驚,他們真不知道若干年之后這些孩子會變成什么樣,是否會數典忘祖,變成徹頭徹尾的“假洋鬼子”。為了不使西洋文化影響甚或改變這些孩子的思想,護送幼童赴美的大清官員們費盡了心思,即使在船上依然每天教授孩子們傳統(tǒng)經典,離美國越近,督促越嚴,他們真害怕西洋文化會把這些幼童俘虜了去。
可笑吧,本來讓幼童留學就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但又擔心西洋文化會腐蝕了中國下一代。一面督促幼童背誦儒家經典,一面又強迫幼童學習西文,不中不西,或中西結合,這就是首批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童的人生難題。
在美國求學的日子
經過近一個月的海上航行,滿載著大清帝國未來希望的30個幼童,經歷了種種磨難,從上海到日本,再由日本東渡太平洋,在檀香山作短暫停留后,駛向他們傾慕已久的目的地——美國。
經過數十天的海上漂泊,猛然看到新大陸,孩子們此刻的心情,無異哥侖布當年發(fā)現美洲大陸一樣,激動、興奮、歡聲雀躍。為了顯示大清國的威嚴,護送學童赴美的官員們在美國人面前展示了中國特有的文明,命令30名幼童穿上在上海時政府準備的藍色長袍、醬色馬褂,頭戴緞帽,腳登緞靴,各自提著小行李箱,排成整齊的隊伍,在護送官員的帶領下,井然有序地從輪船上走下,踏上美國的土地。
甫一上岸,一切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新奇的,寬敞的馬路,高矗的洋房,到處奔跑的汽車,花花世界,令人目眩。而大多數的美國人,一見到這批扎著小辮,身著長袍、馬褂,腳著緞靴的小孩子,也感到無比的驚奇,孩子們每到一處,總是觀者如云。美國人的好奇心并不在于膚色的不同,穿著的新異,而在于拖在每個孩子腦后的小辮子。當30名清一色的中國學童一出現,美國人驚訝地大叫:“看,中國女孩?!庇械念B皮的小孩還敢跑過去摸一摸小辮,然后發(fā)出新奇、嘲弄的笑聲。身后拖著一條長辮,是當時中國男性公民特有的標志,但在美國,似乎只有女孩才梳小辮,也難怪美國人會把這些小孩稱為“女孩”。
從舊金山登岸,再經過一路奔波,中國學童終于到達了留學地春田。幼童到達美國后,一切由容閎來安排。容閎接受了耶魯大學教授Hadley和康省教育司Northrop的意見,把這些孩子分別安置在當地美國家庭,每家二三人,目的是讓這些學童先適應英語和美國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和美國人先建立起一種親密的感情,從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以至思維方式、思想觀念逐步融入美國社會,然后再進行學習。我們從祁兆熙所寫的《游美洲日記》中可以看出第三批中國幼童到美國后學習的情形。如:
朱錫綬、曹茂祥住信司白爾野書館,從阿福學習;
祁祖彝、朱寶奎住叟亥得聶夫阿爾司書館,從慕阿學習;
梁如浩、唐紹儀住四北齡非爾書館,從格爾登學習;
薛有福、徐之煊住四北嶺非爾書館,從彌那學習。
這種教育方式對初到美國的中國幼童來說是再合適不過了,對中國幼童很快地融入美國社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事實上,大多數的中國幼童和他們的美國老師及其家庭成員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幼童們迅速學會了英語,同時習慣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第一批到美國留學的溫秉忠在1923年一次講演中回憶道:
第二天,容閎先生分配他們給來自各地的美國老師。老師帶他們回去。在以后留美的歲月中,這些美國老師負起教養(yǎng)監(jiān)護的責任。每個美國老師家庭負責兩個或四個幼童。
最初,幼童均穿長袍馬褂,并且結著辮子,使美國人當他們是女孩……為了減少困擾,數月以后,幼童……改穿美式服裝。當時幼童平均不及十五歲,對新生活適應很快,迅速接受了美國的觀念及理想。
也就是短短幾年,中國幼童徹底美國化了,1876年李圭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見到120名中國幼童:
諸童多在會院游覽,于千萬人中言動自如,無畏怯態(tài)。裝束若西人,而外罩短褂,仍近華式。見圭等甚親近。吐屬有外洋風派。幼小者與女師偕行,師指物與觀,頗能對答。親愛之情,幾同母子。
中國幼童在美國的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他們在“繪畫、地圖、算法、人物、花木,皆有規(guī)格”。“洋文數頁,西人閱之,皆嘖嘖稱贊”。當時的隨行翻譯就說:這些幼童在哈佛讀書二年,遠勝在香港讀書五年。
清政府在派遣這些幼童出國時就有顧慮,害怕這些孩子到美國后西化,所以盡管平時學童分住在美國老師家中,但同時規(guī)定3個月必須到清政府主管的“選帶幼童出洋肄業(yè)局”學習華文一次,每次12人,一次14日。這一批完畢,下一批繼來,以次輪流,周而復始。學習的內容無外《孝經》和宣講圣諭。清政府為了不使這些孩子西化,真可謂費盡了心思,請看當時接待幼童的“哈富公館”(“出洋局”美國辦事處)的內部情形便可一目了然:
洋房上下廿余間,租金歲一千七百兩。樓下客位一間、書室一間。書滿六架,凡學堂書盡備……并有《漢書》幾種及唐詩、官板《三國志》、《胡文忠公集》。對面兩間,諸生讀書之處。頂上一層,孔子神位。幕友與局主,房于第二層。
這哪里是“出洋局”辦事處,儼然是中國舊式私塾。跨出國門的中國幼童,好不容易呼吸到美國科學、民主、自由的清新空氣,3個月中又要回到這所舊式私塾中聞一聞腐爛的污濁之氣,這種反差是何等的巨大。或許清政府此種舉動是為了讓這些孩子身處異域繼續(xù)學習和掌握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種明顯抗拒現代化的觀念和思想無論如何和留學的宗旨格格不入,在那樣的時代下,120名中國學童要背負著雙重壓力在美國完成4億人的重托,是何等的艱難。
悲慘的結局
派遣幼童出洋留學,在容閎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對于生活在中國的老爺先生們來說無疑是丟盡了祖宗的臉面,泱泱大國的臣民屈身向“撮爾小國”學習,在感情上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除了群起攻之外,就是利用種種借口對幼童在美國的學習和生活進行干預。
“出洋局”創(chuàng)辦之初,曾國藩奏請容閎和陳蘭彬同為委員,負責幼童在美國的學習和生活。容閎長于西學,陳蘭彬長于中學,曾國藩的本意是想中學西學相得益彰。但到了美國以后,陳蘭彬以各種理由對幼童進行限制,不容許幼童參加美國人的祈禱,不容許星期日到教堂觀禮,不容許平日幼童游戲、運動,不容許幼童剪辮、改穿西服等。容閎和陳蘭彬等人在這些問題上意見相左,矛盾很深。盡管他們都是朝廷委派的官員,但在朝中陳蘭彬等人的影響力要遠遠超過容閎,他們一有機會便惡毒攻擊容閎,說他“偏重西學,致幼童中學荒疏”,攻擊他“意見偏執(zhí),不欲生徒多習中學”。當時清政府在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每年仍撥款近150萬兩白銀供奉120名幼童學習,如果僅僅讓他們飄洋過海到美國東部去“溫習中學”,何必出洋﹖容閎據理力爭,反駁陳蘭彬等人的不實之辭。后來另一位委員吳嘉善在送往北京的秘密報告中,極言幼童在美國的種種危險:
學生在美國,專好學美國人為運動游戲之事,讀書時少而游戲時多?;蚯倚в让廊耍敫鞣N秘密社會。此種社會有為宗教者,有為政治者,要皆有不正當之行為。坐是之故,學生絕無敬師之禮,對于新監(jiān)督之訓言,若東風之故耳;又因習耶教科學,或入星期學校,故學生已多半入耶穌教。此等學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國,必至全失其愛國之心;他日縱能學成回國,非特無益于國家,而且有害于社會。
如此嚴厲的批評,絕非是危言聳聽,實代表著一股強大的反對勢力。1881年3月5日,陳蘭彬以“出使美國秘國大臣”的名義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中止幼童學業(yè),全體回國。一慣支持幼童留學的李鴻章、奕欣等人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也無可奈何,只好同意。
當全體幼童聽說朝廷讓他們即日中止學業(yè)回國的消息時,一個個既悲憤又傷心,要知道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說,再過一二年就可大學畢業(yè)。在這四批120名學童當中,只有詹天佑和歐陽賡大學畢業(yè),還有60多人正在讀大學,其余的都還是中學生。在這些學生中,有3人到美國后病亡,數人先行回國,只有少數人抗拒不歸,其余的在1881年9月6日離美回華。
有了朝廷的歧視,當這些學生回國后,并沒有受到熱烈的歡迎,官府像對待囚犯一樣把他們看管起來,住在“霉氣撲鼻”、“潮氣寒冷”的“求知書院”里,他們的學業(yè)、生活、事業(yè)無人過問,這種侮辱刺激著每一個人的心。受過先進思想熏陶的這一批青年人,已不可能成為大清的順民,大清王朝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行為,使他們成為強烈要求“徹底清除”舊政府和進行改革的憤怒的一代。
“幼童出洋”的理想和試驗就這樣煙消云散了,但憤怒的情緒卻埋藏在幼童們的心間,他們成為大清王朝的掘墓人。
盡管“幼童出洋”夭折了,但后來還是出現了一批杰出的人物:
詹天佑——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
吳仰曾——中國第一位礦冶工程師;
蔡紹基——北洋大學校長;
張廣仁——第一位在美開業(yè)的華裔律師;
梁敦彥——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總長;
唐紹儀——民初國務總理

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學成歸來的有哪幾位

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學成歸來的有:沈壽昌、鄧世昌、詹天佑、魏翰等。

魏瀚(1851—1929),字季渚,福建福州東郊人,中國近代著名造艦專家。曾參與建造了十二艘艦船。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前學堂第一期,學習船舶建造,在學堂中,魏瀚刻苦用功,成績名列前茅。

1871年畢業(yè)后分配在船政船廠工作,1875年船政總監(jiān)日意格回法國采購機器設備,魏瀚等三人隨同出國學習,由于學習出色,被李鳳苞評價為“果敢精進”。1879年學成歸國后任船政工程處總司造船(總工程師)。

造船先驅:

1880年12月奉命赴德國監(jiān)造“定遠”艦,1882年回國后參與建造了“開濟”號,后又主持中國第一艘鋼甲艦“龍威”(即“平遠”)的建造,為中國造船工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世紀90年代起,福建船政由于經費枯竭,日益走向衰敗,魏瀚于1898年調離船政,魏翰在船政期間共主持和參與建造了“開濟”、“橫?!?、“鏡清”、“寰泰”、“廣甲”、“廣乙”、“廣丙”、“廣庚”、“龍威”、“福靖”、“通濟”、“福安”等十二艦。

中國近代洋務運動,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學成歸來的有哪幾位科技人才詹天佑,外語學家魏翰等.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yè)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yè)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派出20名幼童去美國學習的人有誰?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派出去美國學習的人有120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

一、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廣東南海縣人,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1881年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于耶魯大學,獲學士學位。回國后參加了馬尾海戰(zhàn)。后主持修建了包括京張鐵路在內的多條鐵路。

二、梁敦彥(1857-1924),廣東順德人。1872年作為第一批幼童被清政府派住美國留學。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獲名譽博士學位。1907年起,任清外務部右侍郎、會辦大臣兼尚書等職。1914年任北京政府交通部總長。歐美同學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1913年歐美同學會成立時首任會長。

三、蔡紹基(1859—1933),珠海拱北北嶺人。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入耶魯大學學習法律?;貒笙葹樯虾4蟊彪妶蠊痉g,后任清政府駐朝鮮外交代表、袁世凱的幕僚、天津外事局局長、北洋大學校長、天津海關監(jiān)督和天津海關道臺。

四、蔡廷干(1861-1935), 字耀堂。廣東省香山縣上恭都上柵村人 ,1873年被選派為第二批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學。1885中參加了中法之戰(zhàn),1888年以“守備銜盡先補用“調往北洋水師服役。1892年調任“福龍”號魚雷艇管帶(武職正四品)并賞繪花翎頂戴。

五、唐國安(1858年10月27~1913年8月22日),廣東省香山縣人。清末民初的外交家、教育家,清華大學創(chuàng)始人、第一任校長,14歲時成為第二批留美幼童。

六、容揆,廣東省新會縣菏塘良村人,生于1861年3月2日。他是容閎的族弟。在容閎的鼓勵下1873年來美留學。

七、梁如浩(1863—1941),廣東香山人,1874年第三批留美幼童。1881年回國,任天津兵工廠繪圖員。1894年甲午戰(zhàn)事起,隨袁世凱回國。1911年10月袁世凱組閣,任郵傳部副大臣。1912年曾短期任外交總長,因拒絕簽署外蒙條約去職。1922-1923年任接收威海衛(wèi)委員會委員長,被罵為“漢奸”,旋即辭職。

八、唐紹儀(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廣東香山縣(今珠海唐家灣鎮(zhèn)唐家村)人,1874年第三批留美幼童,后任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 ,國民黨政府官員。曾任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校長。

擴展資料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計劃中途夭折。第一批返回的21名學生均被送入電局學傳電報,第二、三批學生由中國當時的新式企業(yè)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機器局留用23名外,其余50名分赴天津水師、機器、電報、魚雷局等處當差。這批留美幼童后來分散到政界、軍界、實業(yè)界、知識界等各個領域。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yè)者5人,其中清華大學校長1人、北洋大學校長1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領事、代辦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長1人、副部長1人,駐外大使1人,國務院總理1人;從事商業(yè)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其中14人為海軍將領。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留美幼童

免費獲取《留學申請攻略》 一鍵領取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haolei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