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是一所亞洲頂尖、享譽國際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在中國研究、生物醫(yī)學科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等領域堪稱世界級學術重鎮(zhèn),也是香港唯一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任教的大學。該校以“結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以書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為特色,是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世界大學聯(lián)盟、松聯(lián)盟、中國大學校長聯(lián)誼會重要成員,亞洲首家AACSB認證成員,香港互聯(lián)網交換中心所在地。
官網地址:
http://admission.cuhk.edu.hk/
官方電話:
00852-26098946
院校地址: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新界沙田
香港中文大學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lián)合書院于1963年合并而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76年,整合不同書院的學系,由大學統(tǒng)一負責;1986年,全面檢討課程結構,改用學分制,并加強通識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錄取內地本科生;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立。
作為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和當代新儒家的主要陣地,港中大先后聚集了錢穆、楊汝梅、林語堂、李卓皓、高錕、饒宗頤、劉殿爵、莫里斯、楊振寧、蒙代爾、姚期智、白先勇等一大批學術巨匠,培養(yǎng)了以史學家余英時、數(shù)學家丘成桐、醫(yī)學家徐立之、銀行家鄭海泉等為代表的各界杰出人才。
香港徠垍中頭筿文大學的創(chuàng)立打破了大英帝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大學存在的鐵律,同時掀起了香港的中文運動,成功終結英文壟斷官方語言地位的局面,既是英國殖民史的分水嶺,也是20世紀亞洲地區(qū)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qū)
香婡港洎頭筿中文大學(深圳)(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Shenzhen),簡稱“港中大(深圳)(CUHK-Shenzhen)”,是一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按照《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傳承香港中文大學辦學理念和學術體系的大學,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2012年9月28日,教育部正式批準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同意批準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采用與國際接軌的理事會管理機制,采用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學校的特色是國際化的氛圍、中英并重的教學環(huán)境、書院制傳統(tǒng)、通識教育、新型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
截至2018年8月,學校校園占地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分為上園、中園、下園;轄4個書院、3個學院及研究生院,設有14個本科專業(yè)和11個研究生專業(yè);在校本科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4500余人;學校已經引進教師約200位,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12名,IEEE Fellow13名。2020年3月25日消息,學校已獲得教育部備案及審批增設四個本科專業(yè),分別為英語專業(yè)、數(shù)據科學與大數(shù)據技術專業(yè)、藥學專業(yè)及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其中,英語專業(yè)和數(shù)據科學與大數(shù)據技術專業(yè)將于2020年開始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