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此刻你身處荒蕪的沙漠中,身邊卻沒有賴以生存的水,你會怎么辦?竭盡全力尋找綠洲?在地上畫下“SOS”的圖案?原地刨沙爭取找到濕沙子然后罩上塑料布收集水蒸氣?還是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與水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荷蘭人又帶著他們不服輸?shù)膭?chuàng)新精神來挑戰(zhàn)這一難題了,他們研制了太陽能空氣制水設備,并命名為“沙漠雙胞胎”。起這個名字是因為設備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用來儲存太陽能,另一部分則是見證奇跡的制水機器,在冷凝制水的過程中,“沙漠雙胞胎”消耗的能量僅等同于一個小車燈消耗的能量。
▲ “沙漠雙胞胎”設備,圖片來源:SunGlacier官網(wǎng)
現(xiàn)階段,這個制水設備并沒有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它已經(jīng)被荷蘭駐馬里的維和部隊采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沙漠雙胞胎”的表現(xiàn)不俗,24小時內(nèi),可將空氣制造出8升水。
不過有較真的小伙伴質(zhì)疑:用沙漠里干燥的空氣制水?這也太天方夜譚了吧?
確實,在撒哈拉沙漠的中部進行試驗的前三天,科研人員收獲的全部液體是他們自己的汗水,這也是很尷尬了。于是,他們開始找各種解決方案,比如將設備放在陰涼地里、在地下裝2米長的冷卻管道、搭一個帳篷給設備降溫……然而除了水蒸氣之外,沒有別的成果。
終于,好運降臨在了這批堅持不懈的科研人員身上,在對機器進行重新配置之后,他們成功將設備內(nèi)收集的空氣冷凝成水。除了撒哈拉沙漠地區(qū),荷蘭的空氣制水技術(shù)在中東多個干旱地區(qū)也已經(jīng)嶄露頭角。如果你對這樣科學技術(shù)的成果感興趣,也可以親臨荷蘭貝爾登博物館(Beelden aan Zeemuseum)一睹究竟。
▧越炎熱的氣候能夠提取越多的水?
在荷蘭貝爾登博物館中陳列著一個作品——一座不起眼的紅雪松雕塑,它每間隔一段時間會向天空噴灑出一束水柱,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艾比·沃海根(Ap Verheggen)與其他冷卻技術(shù)專家花費約四年時間逐步制成了這座意義非凡的作品。它的原理與“沙漠雙胞胎”十分相似,藝術(shù)品的底座是一個藏有冷凝器的金屬盒子,也是利用太陽能與冷凝技術(shù)生產(chǎn)出直飲水。
▲ 紅雪松雕塑向空中噴灑水柱,圖片來源:SunGlacier官網(wǎng)
這件作品在荷蘭海洋性濕潤氣候中正常運行本并不令人驚訝,但它卻也能在沙漠環(huán)境中“超常發(fā)揮”。原來,在沙漠環(huán)境中,設備可以獲得更多的太陽能,并且高溫可以加速冷凝的過程。艾比·沃海根指出,設備的運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受“空氣中的絕對含水量”的影響,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空氣中的含水量會增加,他們反而可以產(chǎn)出更多水。
藝術(shù)家艾比·沃海根的作品無疑給那些因水資源匱乏而感到焦慮的人注射了一針強心劑。堅持不懈的他與其他技術(shù)人員展開科研合作,將“太陽能+冷凝空氣制水”的模式應用在“沙漠雙胞胎”上,最終不僅成功在撒哈拉沙漠中生產(chǎn)出了水,也證明了藝術(shù)能跨越學科界限,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貢獻一份力量。
▧用可口可樂生產(chǎn)純凈水用意何在?
用可口可樂生產(chǎn)純凈水的想法讓人不禁覺得多此一舉,但荷蘭藝術(shù)家赫爾穆特·史密特(Helmut Smits)就是這么不嫌麻煩。在2004年之前,制造一升的可口可樂需要消耗2.7升水,了解到這一情況的赫爾穆特·史密特希望通過可口可樂制水的行為帶給人們更多的思考。2014年,在埃因霍溫凡·阿貝現(xiàn)代藝術(shù)博物館(Van Abbemuseum)與阿姆斯特丹大學的有機合成化學團隊(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Group)的共同努力下,這個想法成為了現(xiàn)實。
▲ 從可口可樂中提取純凈水的裝置,圖片來源:Dezeen官網(wǎng)
這個從可口可樂中提取純凈水的裝置在2014年的荷蘭設計周上展出,引起了轟動。隨著可口可樂的逐步普及,哪怕在純凈水供應不足的地區(qū),人們也可以買到可口可樂。這個裝置想要傳達的信息并不是為了徹底打壓可口可樂公司,而是為了喚起人們合理用水的意識,2016年阿姆斯特丹的市立博物館也再次展出了這一裝置。
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可口可樂公司并沒有無動于衷,他們盡力提高水的使用率,2015年,生產(chǎn)一升可樂所需要消耗的水量從2004年的2.7升降至了1.98升,可口可樂希望能夠在2020年將數(shù)據(jù)進一步降低,達到1.7升。
▲ 可口可樂致力于逐步減少生產(chǎn)過程中的用水量,圖片來源:可口可樂官方報告
這么看來,赫爾穆特·史密特原本不符合邏輯的設計是否也顯得極具遠見卓識了呢?
▧骨灰能給環(huán)境帶來污染?環(huán)保骨灰盒來救場
生產(chǎn)更多水是荷蘭人的一大愿景,如何好好利用廢水也是荷蘭人關(guān)注的重點課題。
荷蘭一所工作室近幾年掌握了一種神奇的技術(shù),即將廢水轉(zhuǎn)化成為生物塑料,并利用這種生物塑料制作骨灰盒。有趣的是,這個小小的骨灰盒能夠助力可持續(xù)發(fā)展。
▲ 由廢水生產(chǎn)出的骨灰盒,圖片來源:Dezeen官網(wǎng)
工作室的創(chuàng)始人尼恩科·霍夫利特(Nienke Hoogvliet)指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體其實是一個垃圾桶,在人的一生中,身體累積了許多既不能使用,也不能再加工的廢物,這些廢物會繼續(xù)保留在骨灰中。隨著死亡人數(shù)的增加,泥土中的毒素含量逐步增高,達到了難以降解的地步。
不過,尼恩科·霍夫利特相信使用這種特制的骨灰盒能夠有效緩解骨灰?guī)淼哪嗤粱虻叵滤廴締栴},因為廢水中含有的細菌能被有效轉(zhuǎn)化成為一種生物塑料,相比于常規(guī)的塑料,這種生物塑料的生物降解速度與木材相似。使用了這種骨灰盒之后,骨灰向自然環(huán)境中釋放的速度會逐步減緩。
▲ 廢水中含有的細菌能夠被轉(zhuǎn)化為生物塑料,圖片來源:Dezeen官網(wǎng)
考慮到不同肥力的泥土對于骨灰釋放的養(yǎng)分或毒素處理的速度會產(chǎn)生差異,工作室特意對應設計了三種形狀的骨灰盒。尼恩科·霍夫利特說,通過這樣的差異化設計,當?shù)氐哪嗤?、植物以及動物能夠以它們的方式和速度吸收并處理骨灰中的物質(zhì)。死亡是回歸自然的體現(xiàn),在荷蘭人眼中,哪怕回歸自然也不能忘記人類所肩負的責任。
荷蘭人的腦洞不僅限于用空氣制水、用可口可樂提取純凈水、用廢水制造環(huán)保骨灰盒,他們還有許多精彩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背后凸顯的是荷蘭人有效利用資源的理念與未雨綢繆的思想,希望不久的將來,他們的理念能輻射更多國家,帶動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潮流。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strong>荷蘭人又開腦洞了:用廢水做的骨灰盒能減少污染?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精彩請繼續(xù)關(guān)注。(文章共63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