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多一線城市的居民還在為買一輛車擠破頭搖號的時候,歐洲的許多城市已經(jīng)開始推行將自行車作為主要出行方式。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烏德勒支在這方面長期占據(jù)全球最佳騎行城市榜單的前幾位。但是在去年,荷蘭的騎行者聯(lián)盟選出的國內最佳騎行城市卻是一座知名度遠低于前兩者的城市:奈梅亨。
這是一座有著 17 萬人口的城市,位于靠近荷蘭和德國邊境處。在這里,單車占據(jù)全市出行方式 60% 的份額。
在奈梅亨的市中心有一個無車區(qū)域,那里只有自行車、行人以及公共騎車才能進入。
不過羅馬并非一天建成,奈梅亨也花了幾十年時間才達成今天的景象。這兩天 Streetfilms 工作室放出了一條紀錄片,簡要地回顧了奈梅亨推廣騎行的歷程。
在上世紀的 60-70 年代,和許多城市一樣,奈梅亨的市中心是一條大馬路,汽車是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市中心的大廣場也是一個停車場。
奈梅亨的政策顧問 Paul Van Den Anker 回憶說,后來當?shù)卣雠_了新政策,在市中心用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取代以往的道路,鼓勵市民通過步行、騎自行車或搭乘公交車出行。
市政府一開始采用禁行標志阻止汽車進入市中心,但并不奏效,后來他們在通往市中心的多個節(jié)點上加建了防護柱用以阻擋汽車,從此未經(jīng)允許的汽車們無法進入市中心,而且這些防護欄采用了可升降的設計,當公共汽車經(jīng)過的時候會自動降下。
在紀錄片中有市民表示,當她在別的城市居住了幾個月后再回到奈梅亨的時候,突然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
除了在市中心構建無車區(qū)域,在過去的 15 年時間里,奈梅亨市政府還將眼光放大到了城市周邊,建立起了貫穿全城并通往市外的騎行道路,其中最壯觀的是一段 11 公里的“超級騎行道”,你可以從奈梅亨一路毫不停歇地騎到隔壁的城市阿納姆。
不過,正如國外媒體CityLab報道奈梅亨時所說的,要將一個城市建成騎行天堂,僅靠防護柱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意識。
美國當前遇到的情況或許可以支持這個觀點,作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許多城市連在道路中加建單車道都面臨著巨大的阻力。
東部城市巴爾的摩原本計劃在 2016 年底建成由總長度達 122 英里的單車騎行道構成的交通網(wǎng)絡,但是騎行道附近的居民卻加以阻撓,他們認為騎行道不僅占用了原本的停車空間,也讓道路隨著汽車數(shù)量的增加變得越發(fā)擁擠。此外,匹茲堡、紐約、孟菲斯等城市也遭遇了類似的問題。
很多人會認為荷蘭和奈梅亨應該將這一整套城市運行機制和技術推廣到全世界,而國際交通論壇(International Transport Forum)的項目經(jīng)理 Philippe Crist 卻認為,真正應該推廣的,是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去看待一作城市。只有當人們在意識上達成共識,機制才能推行起來。
奈梅亨的另一位政策顧問 Gerben Siebenga 認為,推行自行車也要從娃娃抓起。如果每個人從小就認為騎車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未來他們對于騎行的接受度自然也會大幅提高。
在紀錄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 Philippe Crist 的這句話:
當沒有了汽車之后,它變成了一座值得傾聽的城市。你能聽到人們走路的聲音、談話的聲音、孩子們嬉戲的聲音,這些聲音有很多,也是我們所遺忘的聲音。
(來源:學校百科網(wǎng) http://www.haoleitv.com/)文章共507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