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的故事


楊振寧的故事楊振寧講他的故事
在中國,楊振寧的名字從知識階層,到平民百姓,可謂家喻戶曉。一位從事自然科學的學者具有這樣寬泛的知名度,不僅因為他是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另一位得主是同為美籍華裔學者的李政道教授),還因為他是1949年新中國建國以后第一個回國訪問的卓有成就的美籍華裔學者。
合肥小男孩從廈門走進清華園
2001年10月29日下午,楊振寧應上海市海外聯誼會邀請,在浦東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作《21世紀的科技》演講后,又以“八十自述”為題即席演講。他用親切的語調對大家說:“按中國舊歷的算法,今天我整整八十歲!”
臺下響起一片深情的掌聲……
1922年,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當他未滿周歲時,父親楊武之先生考取美國公費留學,去了著名的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整整6年,他一直沒有見到過自己的父親,甚至不認識父親。
楊振寧的故事

6年過去了,父親從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受聘于廈門大學數學系。母親帶著全家人從合肥老家出發(fā),風塵仆仆地趕往廈門與父親團聚。他們一路水陸兼程,途經上海。當楊振寧站在上海這座東方大都市的大馬路上,望著生平第一次見到的往來穿梭奔馳的汽車,他的驚愕程度絕對不會遜于《子夜》里那位從鄉(xiāng)下初到大上海的吳老太爺!爾后,他在下榻處,又第一次看到了手指一撳便會涌出嘩嘩流水的抽水馬桶。這個富于想象的孩子第一次朦朧地感受到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無比偉力!
父親任教的廈門,是一個給楊振寧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們家住的那棟小樓就坐落在大海的邊上。在那段美妙歲月里,他看到了藍天大海無窮無盡的變化,看到了偉大宇宙無邊無際的奧妙。這片廣袤無垠的天地,在楊振寧的心里,種下了對大自然、對祖國河山的深深情種,以及對探索自然奧秘的無窮興趣。
楊振寧的故事

后來,父親受聘于清華大學,一家人又去了北平。
楊振寧在清華園生活了8年,這8年恰恰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歲月。楊振寧曾多次談到,清華園的8年,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至為深刻的印象。過了半個世紀,20世紀70年代以后,他欣然應聘出任清華大學名譽教授。近年來,在他從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后,他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完善和發(fā)展上。
當然,在這8年里,楊振寧也跟所有的中國人一樣,親歷了日本軍國主義入侵祖國東北三省事件,親歷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對于一個中國人來說,這段歷史自然是終身難忘的。
盧溝橋事變以后兩周,楊振寧與全家人一起回到了合肥。原以為會像上?!耙弧ざ恕笔伦兒笠粯?,日本人會撤退。但事與愿違,幾個月后,日機開始大規(guī)模轟炸,回北平的夢成了泡影。
西南聯大的感情鏈
楊振寧的故事

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隨后就是那場人類歷史上野蠻血腥、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這是一段令楊振寧,也是令整個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恥辱歷史。
烽火歲月里,父親帶著一家人從合肥經漢口等地到了昆明。楊振寧在那里進了西南聯大,那所在戰(zhàn)時極負盛名的大學。父親也在那所大學任教。
西南聯大由戰(zhàn)前中國最有聲望的三所大學合并而成,它們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天津的南開大學。
楊振寧在西南聯大讀了4年本科,爾后,1942年至1944年,還是在西南聯大,他又完成了研究生學業(yè)。
楊振寧在西南聯大讀的是物理系。當時在西南聯大任教的教授多為留學歐美歸來的年輕博士。他坦率直言,在西南聯大,最為成功的當推數學系,而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三位數學教授是:陳省身,華羅庚和許寶路。
說到物理系的老師們,楊振寧的眉宇間更是洋溢著一種難以抑制的懷念之情。那些當年親手把他引入科學圣殿的業(yè)師們,都是中國物理學界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哪!
楊振寧是一個非常念舊重情的人,對于他來說,師恩終身難忘。他十分尊崇已故的趙宗堯教授,80年代,他曾與國內的物理學界同行共同撰文,贊揚趙老師在物理學研究和教育中取得的重要成就。還有吳大猷和王竹溪教授,在楊振寧的眼里,這兩位老師當年的教育對他的一生都起到了重大的影響。
楊振寧在上大學四年級時,曾就畢業(yè)論文一事求教于吳大猷教授。吳大猷當時給他出了一個題目:“群論在分子光譜學中的運用”,而分子光譜學正屬于吳大猷本人當時的研究范圍。在吳大猷的指導下,楊振寧完成了這篇論文。就在完成這篇論文的過程中,楊振寧第一次步入群論研究這一神奇之谷,群論在未來物理學研究空間中的重要地位,群論所展示的那種令人贊嘆的奇特的美,在這位未來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自此以后,楊振寧一生所從事的研究幾乎都與群論有關。
從美國學成歸來的上海籍教授王竹溪是從事統(tǒng)計力學研究的,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對學生日后的學術發(fā)展所產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楊振寧一生從事的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內容是統(tǒng)計力學。
韓愈曰,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楊振寧后來的事業(yè),已被歷史證明是超過了他的老師,但是,對他而言,沒有這些優(yōu)秀的甘為人梯的老師們,就不會有他楊振寧的今天。師恩難忘哪!
1944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獲碩士學位。同年,清華公費留美發(fā)榜,楊振寧榜上有名。
為了護照、簽證等事,前前后后,足足拖了一年。父親雖為教授,但戰(zhàn)時持續(xù)通貨膨脹,入不敷出,可謂捉襟見肘。迫于生活,楊振寧在等待出國的這一年里,做了西南聯大附中的教師。他自然沒有想到,這一年的教職,竟促成了他一生的美滿良緣。
今天我們都同意,是她先看到我了
楊振寧說,他很感謝那一年的中學教師生活,因為那段生活使他對中學生、中學老師的生活有了真切的了解。特別是,在自己任教的那個班上,他認識了后來的太太、當時的學生杜致禮。
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楊振寧決定在印度加爾各答搭乘去美國的運兵船。等了兩個月,終于等到了床位。于是,經地中海、紅海和直布羅陀海峽……最后到達了美國。
“上岸至今,已經有56年了?!?001年10月,在浦東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大廳,對著上千位聽眾、同胞,他十分有感觸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跟當年父親一樣,楊振寧也選擇了芝加哥大學。他希望著名的物理學大師費爾米做自己的導師,結果如愿以償。
費爾米在當時已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之一,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同時在上述兩個領域都做出了第一流的工作。
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念了兩年半,獲得了博士學位。爾后,又留校教了一年書。楊振寧在芝大的力學老師是當時年齡還不到四十的泰勒教授,那位泰勒后來被譽為氫彈之父。楊振寧記得,泰勒有一種非常反傳統(tǒng)的性格。有時候,他會在走廊上拉住你,興致勃勃地談他剛萌生的一個新見解。而此后不久,他又毫無懼色地糾正了自己。也許,在泰勒的10個新見解中,有9個半是錯誤的。但這對楊振寧一生的科學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示。因為,科學研究,發(fā)現、揭示真理,這確實需要一種異乎尋常的率真和勇氣,而在這份勇氣中,自然也包括了敢于認識和糾正自己錯誤的自信和大膽。
離開芝加哥大學后,楊振寧去了普林斯頓研究院。這所獨立的研究機構有二十幾位專職教授,沒有學生,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研究人員。
楊振寧在普林斯頓呆了17年。這是他生命中十分重要的17年,在那里,他邂逅了自己在西南聯大附中教書時的學生,后來成為他太太的杜致禮。
那是1949年的一次不期而遇。
“今天我們都同意,當時是她先看到我了?!睏钫駥幷f。也許是太太不在身邊,說這話時顯得旁若無人。
邂逅的地點在普林斯頓的一家飯店。
“楊老師,你還認識我嗎?”那天,杜致禮突然出現在楊振寧的面前,明眸含笑地問道。
人生的改變有時是從一句尋常到不能再尋常、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寒暄語開始的。 就像所有的有緣男女一樣,這對年輕人很快墜入愛河。8個月后,他們喜結連理。
在普林斯頓研究院這塊學術圣地中,最負盛名的人物,便是被公認為20世紀人類科學史上的驕傲的愛因斯坦,以及同樣令世人高山仰止的科學大師奧本海姆。
在普林斯頓研究院的綠色草坪間,年輕的楊振寧經常能夠看到愛因斯坦步行而來。他從來不開汽車,與他同行的,是他那位杰出的助手戈登。
與偉大的前輩同飲一池之水,自使楊振寧備享“開光”之澤,獲益終生。
1957年,因提出“弱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恒現象”這一重大理論,年僅36歲的楊振寧與他在美國的中國同行李政道博士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居世界一流科學家的行列。
在普林斯頓生活了17年之后,楊振寧收到了來自紐約的邀約函。紐約州正在籌建一所新的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這所大學的校長懷廣納賢才共襄盛舉之心,盛情邀請楊振寧加盟,助其為新校發(fā)展出力。
楊振寧欣然受聘,前往石溪分校走馬上任。這一年是1961年。
“乒乓外交”開啟回國之門
1971年,在中美關系史上,先后有毛澤東邀請他的老友、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走上天安門、“乒乓外交”等震驚中外的大事,這一系列重要信號預示著中美關系解凍在即。
1949年以后,楊振寧一直與在上海的父母弟妹保持著聯系。他曾經四度跟家人在瑞士日內瓦和香港等地見面。面對著這些世界名城的湖光山色,如畫美景,與家人久別重逢的片刻喜悅卻無從消除長期離別的苦澀愁情。
當他獲知“乒乓外交”的信息后,立即給父親去信,要求回國探親。忐忑不安地,父親將此事向有關方面作了請示匯報。很快,楊武之教授就接到來自國務院的答復:“歡迎!讓你的兒子到中國駐法大使館去簽證?!碑敃r中國和美國之間沒有建交,許多中美之間的重大外交談判都在巴黎進行。
就這樣,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便成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成績卓著的美籍華裔科學家回國訪問的第一人。
楊振寧在上海華山醫(yī)院見到了父親楊武之。當時父親已經罹病住院,但他氣色不錯,特別是見到愛子歸來,更是喜出望外。
兩年以后,楊武之教授在華山醫(yī)院故世。這位老人離去時的心情當是安詳自如的,因為他為社會、為祖國、為世界奉獻了一個杰出優(yōu)秀的兒子,而且,在他有生之年,終于能與遠隔重洋的兒子在祖國重逢。
大餅油條攤的“糧票風波”
楊振寧1971年第一次回國,上海是他的第一站。他住在錦江飯店。
住進飯店的第二天一清早,他就被宣傳喇叭給吵醒了。他隨手取了照相機走出飯店。他看到,馬路對面有一家大餅攤。好香哪!大餅,油條,還有豆?jié){、粢飯團,這里面,有多少兒時的歡樂,多少青少年時代的往事!他走近大餅油條攤,把手伸進褲袋,袋里有弟弟楊振漢頭天晚上給他的一些人民幣零錢。他看見一位中年婦女在舀豆?jié){。
“一碗豆?jié){多少錢?”
“兩分錢?!?br>掏錢。伸手接豆?jié){。
“同志,糧票——”
“糧票,什么糧票?”
他一臉驚愕。對方卻是一臉疑惑。
他一想不妙,回身就走。豆?jié){也顧不上拿了。
他繼續(xù)漫無目標地走,略微顯得有點心神不寧。忽然,他瞥見前面不遠處那一長排修剪整齊的法國梧桐樹中間,有一個小男孩的身影。一定是在摸知了——真像自己的童年哪!楊振寧一時童心大發(fā),舉起手上的照相機,便要把這動人的一幕記留下來。
“不要動!”
猛然間,他聽到一聲斷喝。他的手一哆嗦,照相機差點跌出手去。
抬頭望去,那是一張警覺的臉。很認真很執(zhí)著。對方示意他站在原地不要動。
那是一個對許多事許多人保持著高度警惕的時代,站在楊振寧前面的是一位階級斗爭的弦繃得緊緊的市民。
那人叫來了一位正在茂名路上值勤的解放軍。解放軍是懂紀律的,他對楊振寧說:“你先站著,我去請示一下。”
“誤會了,這是我們請來的客人!”
幸好,一位錦江飯店的工作人員看著楊振寧從飯店大門口走出去,見他久久不歸,便走出飯店張望一下,不想正好給楊振寧解了圍。
一場虛驚。
風波過后,楊振寧的父母堅持讓弟弟陪哥哥同住,以免再有什么希奇古怪的事情發(fā)生。
他把毛主席詩詞看了10天
楊振寧那一年回國,到了很多地方。他發(fā)現,雖然當時中國很落后,城市居民只能勉強度日,但他們生活得很自信。
在北京,楊振寧故地重游,一呆就呆了10天。
他住在長安街的北京飯店。在他房間的墻上,掛著水印木刻的毛澤東主席的墨跡:“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楊振寧看著這兩句詩想了很多很多。他的子女是美國人,而他自己、他的父母是中國人,他不能回避這樣一個十分現實又十分敏感的問題,他不能不面對這些縈繞腦際揮之不去的問題。
他反復思考的結論是:中美之間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他,楊振寧,將竭盡己力,努力促進中美關系的好轉。盡管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家。
回到美國后,這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到各處作了多場演講,身體力行地為中美兩國關系的改善而奔走呼號。
1973年夏,已經步入晚年的毛澤東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會見了楊振寧。
在這次會見時,楊振寧十分吃驚地發(fā)現,日理萬機的毛澤東竟然對自然科學抱有十分濃厚的興趣。那天,他跟楊振寧興致勃勃地討論了基本粒子的結構問題。
毛澤東把身子靠近楊振寧,興奮地笑著,用一口濃重的湖南鄉(xiāng)音告訴對方:在中國,那些古代哲學家們也曾試圖解釋過物質的結構。這位充滿睿智的老人還風趣地引用了一些古典著作中的話,這一切激發(fā)了諾貝爾獎得主的很大的興趣。
毛澤東伸出手指,比劃著問楊振寧:“在你們的領域里,對‘理論’這個詞和‘思想’這個詞是如何用的?”
楊振寧顯然給問住了,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兩個詞之間的區(qū)別。他停頓了好一陣,向對方作了一個他自己也并不滿意的答復。隨后,話題又轉入這兩個詞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含義,并把它們放入物理學學術這個特定領域里加以比照,以找到這兩個詞之間的細膩區(qū)別。楊振寧認為,這一關于“理論”和“思想”的詞義討論似乎沒有得出任何具體的結論,但令他印象至深。
中國在10年里有望問鼎諾貝爾獎
從1971年楊振寧第一次回國至今,已經30年了。
2001年的金秋,在上海西南角的衡山賓館11樓,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輕輕撩開南窗的窗簾,顯得十分感慨:短短的幾年間,上海這座城市已經變得讓所有熟悉她的人都認不出來了!
楊振寧已經有7、8年沒有去上海了,他本想看看市容,喚起多年以前的記憶,但他已無從找到這座城市原來所給予他的印象,他看到的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楊振寧認為,新中國已是一個新新中國了。
楊振寧還認為,中國在20世紀的科技進步非常之快,而且現在還繼續(xù)保持著這種進步。再過三四十年,中國一定能夠居于世界科技的前沿。
當談到父母當年對自己的教育時,楊振寧十分坦率地承認,父母當年對自己的教育很明智。他小時候數學好,但父親并沒有刻意地向他灌輸數學知識,上初一、初二時,還讓一位著名的歷史教授教他《孟子》。
對于當前出現低齡出國留學現象,楊振寧的看法很辯證:一個人的目標是在學術上和科技上有所成就,那最好的辦法是在國內念好的中學和大學,到國外去念研究生;假如是求得將來的生活優(yōu)裕,那么低齡出國的成功率比較大。
他還認為,中國的機會比外國的機會多。
他說:“清華的學生比美國大學的學生水平高。這話我不是隨便講的,是認真想過的。中國的學生數是美國的4倍,而中國的大學遠遠沒有美國多。所以我說,哈佛大學學生的水平不能跟清華大學比。中國學生在美國念研究生,一開始有吃虧的地方,這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太注意穩(wěn)扎穩(wěn)打所以導致學生的膽子小,一開始手腳放不開,時間長了,也就適應了,步子也快了?!?br>談及中國科學家什么時候能夠在本土問鼎諾貝爾獎,這位諾貝爾獎得主信心十足地回答:“20年完全可以,10年里希望也很大!”
他說,他對馮友蘭晚年提出的“舊邦新命”論完全贊同。
“這是因為,今天的中國,在21世紀是一個新的國家,一個舊邦中生長出來的新的國家。對于21世紀的世界,這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哪!”
楊振寧 (Chen Ning Yang)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國安徽省合肥市。原籍安徽省原鳳陽府。楊振寧的父親楊克純(字武之)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回國后曾任清華大學與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主任多年。楊振寧1938年至1944年在中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讀書,先后獲學士、碩士學位。楊振寧的學士論文的導師是吳大猷,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1945年赴美求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8年至1979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和波蘭、美國等6所院校的理學博士學位。曾先后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研究員和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66年起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艾伯特·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將理論物理研究所命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該校授予一等榮譽博士學位。
楊振寧于1956年與李政道教授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因而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原理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對稱性的認識,為人們正確認識微觀粒子世界開辟了新天地。提出非阿貝爾規(guī)范場理論,大大促進了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另外,楊振寧還是統(tǒng)計物理、凝聚態(tài)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諸多領域中重要研究方向的先驅和奠基人。
1971年以來,他多次到中國探親、訪問和講學,同時努力幫助中國學者和留學生在美進行科研和學習,在促進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6月,清華大學授予楊振寧為清華大學名譽教授,1994年6月他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
夫人杜致札(已故)是杜聿明的女兒,她是楊振寧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附屬中學教書時的學生。他們于1950年結婚,生有兩子一女:長子楊光諾、次子楊光宇和女兒楊又禮。
2004年12月24日,楊振寧與潮汕女子翁帆在汕頭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記處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xù)。

99歲的楊振寧寄語廣大學子,楊振寧有哪些成就?

楊振寧個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拉姆福德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本杰明·富蘭克林獎章、鮑爾獎、玻戈留玻夫獎、昂薩格獎、費薩爾國王國際獎、終身成就獎的獎項,在成就學術成果方面,獲得相變理論、玻色子多體問題、楊-Baxter方程、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溫度的嚴格解、超導體磁通量子化的理論解釋、非對角長程序、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時間反演、電荷共軛和宇稱三種分立對稱性、高能中微子實驗的理論探討、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楊-Mills規(guī)范場論、規(guī)范場論的積分形式、規(guī)范場論與纖維叢理論的對應等方面取得了比較高的成就,在論文著作方面發(fā)表了300多篇文章,出版了《論文選集與后記1945-1980》、《楊振寧文集》、《曙光集》等作品。

楊振寧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在各所知名大學任教授、院長等職位,是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中央研究院等多家科學院的院士。楊振寧在最初出國留學后,將國籍改為美國國籍。雖然國籍改變了,但是他仍繼續(xù)推動中美關系,是在中美關系破冰后,第一個回中國探訪的華裔科學家,他為促進中美兩國文化和友誼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后來在楊振寧退休后,回國內定居,并將國籍改為中國國籍,為我們中國國內的各所大學任教。

楊振寧這一生將精力投入到數學和物理方面,他在研究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楊振寧作為中國第一位諾貝獎的獲得者,他在中國的科學界是有非常高的地位的。有人說過,楊振寧是20世紀中以來,在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后,可以說是能排到第三位的一位比較全面的物理學家。

現如今已經99歲高齡的楊振宇老先生,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的日子里面,表示了他對自己當年回到清華,義不容辭。對我們國家的莘莘學子寄予厚望,對廣大學子寄予厚望,對當代學生們表達了自己的建議,希望每個人可以通過學習弄清楚自己的方向、找準自己的方向、選擇好有發(fā)展的領域,并在這個領域內得到發(fā)展。并且也表達出希望能給更多的學生引路。希望中國在各個行業(yè)、各個領域中都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發(fā)展。

楊振寧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解放后為何沒有回國?

因為這樣才不會在國內艱苦的環(huán)境中早早過世,為祖國付出畢生精力而無法享受國家的富強所提供的優(yōu)越條件和上帝最后的禮物。?

關于楊振寧不回國楊先生的回答是:在我之前的中國人赴海外求學,都是學成即回國??墒钱斘夷玫讲┦繉W位之時,韓戰(zhàn)爆發(fā),美國不允許理工科博士回國,因此滯留在美國。楊振寧的回答是因為他所持的護照在出國旅游簽證時真的的很不方便的呢,才決定加入美國國籍。

中國的杜魯門總統(tǒng)就下了一道命令,說是中國血統(tǒng)的人在美國得了理工的博士學位,不可以回中國。所以我留在美國了。” 在這里,我想說出心里覺得很不舒服的幾句話:很多當時出國留學的杰出學者,拿的都是博士學位,他們也知道美國不允許他們回來,可是,國家正遭遇苦難,八年抗戰(zhàn)、無論是哪里不可能隨便說怎么樣就可做到的。

其實想要做好拜托這一切,當擺脫八國聯軍、擺脫帝國主義鐵蹄侵略的中華民族正有機會一統(tǒng)中華板塊,而日本作為戰(zhàn)敗國在亞洲已奄奄一息無法實現在亞洲的實力制衡之時,巧妙插手朝鮮戰(zhàn)爭,試圖在與中國東北接壤的地方建立一個傀儡國,同時牽制中國與日本,也牽制了中國統(tǒng)一臺灣的步伐。楊振寧回避并忽略了之前同一批出國留學人員的貢獻,大大炫耀吹噓自己在美的成就,這樣方便我們做自己的選擇的呢。

我們新中國的認同因為國家的護照出國旅游不方便就拋棄了,他還有什么資格在這里宣揚自己的成就,影射李政道是那種作出30%的貢獻,一定要說自己有70%功勞的那種人。

楊振寧傳的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楊振寧傳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楊振寧傳的讀后感 篇1

楊振寧,美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留學歸來的知名學者,1929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數學系教授。自此,清華園中8年的少年生活,給楊振寧留下了溫馨的回憶。

清華園對聰穎好學的少年楊振寧,是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日后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

西南聯大,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疑是一個神圣的殿堂,楊振寧曾回憶道:“想起在中國的大學生活,對西南聯大的良好學習風氣的回憶總使我感動不已。聯大的生活為我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在物理學里的愛憎主要是在該大學度過的六年時間里(1938-1944)培養(yǎng)起來的”。

進入西南聯大后,楊振寧既沒有選擇父親專長的數學,也沒有選擇自己報考的化學,而是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學。可見求學道路上,興趣至關重要。

出國留學,是楊振寧生命中的轉折。

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學等領域。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chuàng)建性強,眼光深遠。

楊振寧的求學之路是艱辛的,尋師也是屢屢受挫。歷經辛苦遠赴美國,先是到哥倫比亞大學找尋仰慕已久的費米教授,卻大失所望的撲了個空。隨后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希望求學于維格納教授,卻由于教授的休假再一次撲空。幸好遇到了昔日西南聯大的教授張文裕,在其指點下終于到芝加哥大學尋得名師,就是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師費米。

實驗是理論的源泉,科學的根本。楊振寧的第一個志向就是完成一篇實驗物理論文。由于動手能力和實驗技巧的欠缺,雖然經過了20個月的實驗工作,楊振寧還是未能完成自己的實驗論文。雖然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楊振寧的這一志向還是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親身動手進行實驗的重要意義。實踐出真知,楊振寧這20個月的實驗工作也為他日后成為成功的理論物理學家奠定了基礎。

演繹法和歸納法,在科學研究上各有所長。巧妙地結合應用兩種方法,使這兩種方法互為補充,取長補短,會使科研收效良多。這也正是楊振寧日后能在科學事業(yè)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研究得出的結論——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可能不守恒,震動了整個物理界,使得兩個人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是這位科學家從小到大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遠大的理想和信念,越挫越勇的求學理念,巧妙結合的科研方法,孜孜不倦的鉆研和探索。

楊振寧傳的讀后感 篇2

《楊振寧傳》增訂版是一部實在不可多得的好書,這部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品,華中科大物理教授楊建鄴撰寫的楊振寧這位科學巨人的生平足跡,生動地描繪了這位科學偉人成長的過程以及從事科研工作的每一個片斷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楊振寧對當代物理學的貢獻,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國的,關于楊振寧的功業(yè)盡人皆知,相關文獻、資料、風評俱在,在此,我只談談讀這本書后的感受和感動!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為“宇稱不守恒”理論的貢獻成為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第一人,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在科研之余大量地從事改變“中國人不如他人”的觀念,而且畢生在做這項工作,他1999年后一直住在清華,親手建立了清華高等研究院,廣邀國內外頂尖的科學家來華講學,帶研究生,在國內各高校游說,以80多歲的高齡為科學興邦奔走呼喚,其拳拳愛國之心和人文情懷令人景仰。用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陳方正的話說:“宇稱不守恒”理論、“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理論”(應該再次獲諾貝爾獎),都是理論物理的科研成果,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至今沒有應用的意義,它的意義主要是思想和文化上的。的確,我們從楊振寧的著述、演講中不難看出,他講得最多的是科學發(fā)展史,科學家的故事以及當代科學領域的相互滲透以及相互作用,對人類未來發(fā)展的影響,是普通人聽了都能領悟其中道理的東西,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了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和氛圍,這種影響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是十分深遠的。

楊振寧在晚年做了另一件驚世駭俗的大事,那就是與翁帆的愛情,他們年齡相差50多歲,對于這樁婚姻,人們對他的關注程度遠遠地超過了他獲得的諾貝爾獎,說三道四的、辱罵的、嘲笑的,比比皆是。現在9年過去了,回過頭看,沒有翁帆,就沒有楊振寧的今天,也沒有在清華“歸根居”生活的10年的豐碩成果,也沒有中國理論物理的蓬勃春天。用新加坡電視臺主持人曾月說過帶哲理性的一段話:“一個人從年輕到老,敢于追求所愛,不管他所愛的是人、是物,還是真理,他都能夠放開胸懷地去擁抱,而且升華成樂觀前進的動力,這個人是絕對幸運的”。從這件事我們看到楊振寧率真的另一面。

“兩彈元勛”鄧稼先是楊振寧少年時代就在一起的朋友,他們同在西南聯大讀書,又先后留美獲博士學位,鄧回國后轉行從事領導“兩彈”的研究工作,耗費了畢生的精力,楊、鄧之間延續(xù)了半個世紀的友情故事,使我想起了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這種友誼是建立在無私的精神與巨大貢獻的基礎上,所以才能這樣珍貴和彌久。

1971年8月16日,楊振寧在離開上海回美前夕,上海市領導請他吃飯,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給他,是鄧稼先寫的,他在信中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武器工程除了1959年底以前得到過蘇聯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接信后給了楊振寧極大的感情震蕩,他追述當時熱淚滿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場景……正如楊自己所說的那樣,“稼先是我永恒的驕傲”。

楊振寧走過的道路給我這樣的啟示:從事科學研究無需更多的物質上的追求和欲望,只有獲得知識和成功的滿足與快慰,我想:生活中其它的事情難道不也是這樣的道理。

楊振寧傳的讀后感 篇3

楊振寧在世界歷史上絕對可以說得上是一位傳奇的人物,他在現如今的.科學界里面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他在34歲的時候,就已經獲得了被譽為科學最高獎項的諾貝爾獎項。現在普通人對于他的印象主要是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就是他在1957年的時候和李振道合作推翻了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一條守恒定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甚至有的人認為這會是世界物理學上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個方向就是他和翁帆的愛情故事,這件事情在當年可以說是引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巨大轟動。甚至這件事情一直霸占很長時間的新聞頭條。在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普通大眾對于他的關注竟然要遠遠超出他獲得諾貝爾獎的事情。但是我認為更多的人應該將目光投向楊振寧先生獲得的榮耀身上。楊振寧先生之所以獲得這么高的榮耀,而且還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在家里面和他自小接受的教育熏陶離不開關系,他的父親是一位留學歸來的著名學者并且還曾經擔任過清華大學的教授。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在清華大學度過了八年的時光,在成年之后更是在西南聯大學過一段時間,最后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毅然選擇了出國留學。在剛開始的階段他處處碰壁,始終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導師。

經過前輩的指點之后,他最后在芝加哥大學找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師。這開啟了他真正的求學道路也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比較有趣的是,怕第一次做實驗的時候歷經20多個月的時間,但是實驗確實失敗的。雖然說實驗失敗了,可是卻讓他堅定了實驗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也為他的成功定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礎。

楊振寧傳的讀后感 篇4

楊振寧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他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在34歲就獲得諾貝爾,他一路經過風風雨雨走來的。先是有獲得諾貝爾獎的愿望,然后就是當上科學家,最后就真的獲得諾貝爾獎了!原因是一九五七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愛因斯坦的“宇稱守恒定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學金。他們這項貢獻得到極高評價,被認為是物理學上的里程碑之一。所以才獲得諾貝爾獎的!我從中學到的道理是要勇于嘗試,才能有新發(fā)現。楊振寧竟就因報紙上只寫了李政道的手搞,就終身心??!楊振寧在晚年做了另一件驚世駭俗的大事,那就是與翁帆的愛情,他們年齡相差50多歲,對于這樁婚姻,人們對他的關注程度遠遠地超過了他獲得的諾貝爾獎,說三道四的、辱罵的、嘲笑的,樣樣都有。

楊振寧還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有三個優(yōu)點,

1、楊振寧的科學成就,在他的人品面前,是多么的蒼白無力啊,我們尊重他的科學成就,但是,更鄙視他的人品!

2、現在國內的教授,無心學術,就知道泡女學生,甚至拿成績相威脅,難道跟楊振寧不無關系嗎?我對他的崇敬之情早已不言而喻。

高中作文楊振寧給我的啟發(fā)百度推廣
的?”
楊振寧顯然給問住了,他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兩個詞之間的區(qū)別。他停頓了好一陣,向對方作了一個他自己也并不滿意的答復。隨
后,話題又轉入這兩個詞在中文和英文中的含義,并把它們放入物理學學術這個特定領域里加以比照,以找到這兩個詞之間的細膩區(qū)別。楊振寧認為,這一關于“理
論”和“思想”的詞義討論似乎沒有得出任何具體的結論,但令他印象至深。
中國在10年里有望問鼎諾貝爾獎
從1971年楊振寧第一次回國至今,已經30年了。
2001年的金秋,在上海西南角的衡山賓館11樓,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輕輕撩開南窗的窗簾,顯得十分感慨:短短的幾年間,上海這座城市已經變得讓所有熟悉她的人都認不出來了!
楊振寧已經有7、8年沒有去上海了,他本想看看市容,喚起多年以前的記憶,但他已無從找到這座城市原來所給予他的印象,他看到的是一座全新的城市!
楊振寧認為,新中國已是一個新新中國了。
楊振寧還認為,中國在20世紀的科技進步非常之快,而且現在還繼續(xù)保持著這種進步。再過三四十年,中國一定能夠居于世界科技的前沿。
當談到父母當年對自己的教育時,楊振寧十分坦率地承認,父母當年對自己的教育很明智。他小時候數學好,但父親并沒有刻意地向他灌輸數學知識,上初一、初二時,還讓一位著名的歷史教授教他《孟子》。
對于當前出現低齡出國留學現象,楊振寧的看法很辯證:一個人的目標是在學術上和科技上有所成就,那最好的辦法是在國內念好的中學和大學,到國外去念研究生;假如是求得將來的生活優(yōu)裕,那么低齡出國的成功率比較大。
他還認為,中國的機會比外國的機會多。
 
 他說:“清華的學生比美國大學的學生水平高。這話我不是隨便講的,是認真想過的。中國的學生數是美國的4倍,而中國的大學遠遠沒有美國多。所以我說,哈
佛大學學生的水平不能跟清華大學比。中國學生在美國念研究生,一開始有吃虧的地方,這是中國的教育制度太注意穩(wěn)扎穩(wěn)打所以導致學生的膽子小,一開始手腳放
不開,時間長了,也就適應了,步子也快了?!?br>談及中國科學家什么時候能夠在本土問鼎諾貝爾獎,這位諾貝爾獎得主信心十足地回答:“20年完全可以,10年里希望也很大!”
他說,他對馮友蘭晚年提出的“舊邦新命”論完全贊同。
“這是因為,今天的中國,在21世紀是一個新的國家,一個舊邦中生長出來的新的國家。對于21世紀的世界,這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哪!”

楊振寧的兒女全部定居美國,他為什么晚年回國?僅僅為了養(yǎng)老嗎?

國籍與愛國,他們不是必然關系卻也相互關聯。但是也有這樣的一批人,雖國籍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擁有一顆愛國心,一個中國魂,雖身處異國,卻時時刻刻牽掛著祖國。

提起楊振寧這個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皭垡蛩固购蟮牡谝蝗恕辈皇抢说锰撁钫駥幭壬彩亲罹哂袑嵙?,最有資格與同時代偉大的前沿物理學家相提并論。盡管光環(huán)圍繞,卻也掩蓋不了楊振寧美籍華人的事實。也正是因為國籍問題,讓楊振寧先生多年來飽受質疑。

過往的榮耀與輝煌

1938年的秋天,楊振寧順利進入西南聯合大學,成為了第一屆新生,在西南聯大,楊振寧選擇了物理系,這個選擇影響了他一生。之后的楊振寧,去清華大學研究院的物理系拜王竹溪為師。

1946年初又成為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博士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學校,結識了以后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李政道。

1956年的那個夏天,這個年輕人震驚了整個物理學界,影響了物理學里面的多個領域的“宇稱原理的破壞”原理誕生了。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在當今信息社會高速發(fā)展的社會,網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名人也不例外。網上搜索楊振寧時,這位對當今世界影響深遠的物理學家卻與八卦新聞,謠言誹謗緊密相關,更過分的還有諸如羞辱和詆毀等。

究其原因,莫不是與楊振寧先生解放時沒有歸國、加入美國國籍、娶年輕媳婦之類等原因相關。楊振寧的赴美出國留學深造與清朝末年的庚子賠款相關,“為中國崛起而留學”,卻沒有在祖國最需要人才時歸國。

在那個急需人才的貧苦年代,中國經濟社會百廢待興,楊振寧空讀一肚子的書,沒有及時的報效祖國,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甚至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后,在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合法成為一名美國公民。第二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徹底與新中國“背道而馳”。

當時的楊振寧,面對中美經濟實力的巨大差異,選擇了留在美國,選擇了相對更優(yōu)越的科研環(huán)境,選擇了富足的生活。如果回國,楊振寧不會有優(yōu)渥的資金支持,甚至生活也不會愜意。再三權衡,楊振寧先生選擇留在美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看到新中國日益強盛,以及以鄧稼先為首的——將國家利益為先,個人得失為后的科學家,他們回國搞科研,幫助自己祖國強大起來。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實驗成功后,楊振寧先生心中百感交集,這其中便有一份后悔,這份后悔便是沒有在新中國最需要人才的時候歸國。

為了彌補心中的缺憾以及對祖國故鄉(xiāng)的眷戀,1971年的夏天,楊振寧第一次踏上回國的路,成為了第一批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人。

楊振寧在新中國的多個城市舉辦演講,并憑借著自己的不懈努力,減弱了中美人民之間日積月累的歧視和偏見,讓中美人民日益友好起來。自此以后,楊振寧便一直與新中國保持密切聯系,并于2003年底,回中國定居。

原本以為2003年,是楊振寧獲得中國人民尊敬愛戴的一年,卻沒有想到,歸國后的楊振寧成為了網絡鍵盤俠攻擊的對象,接受了網絡的暴力。有人指責楊振寧不愛國,他的子孫全部定居美國,而他本人也在晚年回國,不是為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而是為了自己享清福,回國養(yǎng)老。

事實勝于雄辯

網上之所以對他口誅筆伐,無不是因為楊振寧先生晚年歸國,沒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需要的時候貢獻自己的力量。

楊振寧先生放棄中國國籍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背后的原因也是值得理解。時事所迫,被逼無奈,并非不愛國。而且他想有好的科研環(huán)境和先進的設備去做研究,對此我們也可以理解。

現在楊振寧先生已經恢復了中國國籍,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在2003年回國時,楊振寧先生年事已高。很多人借此說他是回來養(yǎng)老,并且嘲諷年輕力壯時不為國效力,老了又回來享清福的行為。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才開始逐漸回升,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對比美國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不管是科研環(huán)境,經濟狀況,社會秩序,晚年回國養(yǎng)老都不是明智之舉。

楊振寧的三個兒女,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成功在異國他鄉(xiāng)站穩(wěn)腳跟,選擇定居美國。楊振寧先生沒有子女的陪伴,回中國養(yǎng)老也不符合常理。關于網絡上楊振寧先生的回國養(yǎng)老,實屬無稽之談。

回國僅僅為了養(yǎng)老,楊振寧先生也不會在清華任教;如果只是為了養(yǎng)老,楊振寧先生也不會在眾多發(fā)達國家向他遞出橄欖枝的情況下,選擇當時經濟發(fā)展最落后的中國。

可見,楊振寧先生回國并不是為了養(yǎng)老,他放棄美國優(yōu)渥的條件選擇回到中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身為炎黃子孫對祖國的思念?;貧w祖國的楊振寧先生,在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任教,他回國是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幫助祖國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更多的成就,彌補自己沒有為祖國科學領域盡力的缺憾。

楊振寧先生憑借自己的各項資源,幫助中國建設世界上一流的物理實驗室,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籌集了2億美元的科研經費,并將自己理應得的清華大學任教的100萬薪酬捐給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所,幫助中國引進人才。

不僅如此,楊振寧先生鼓勵超過1000人出國深造,這些優(yōu)秀的人才最后都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才,幫助中國的科學事業(yè)更上一層樓。

楊振寧先生,晚年歸國,并非養(yǎng)老,而是用盡余生幫助中國物理專業(yè)發(fā)展。對祖國的思念遠超美國富足無憂的生活,所以楊振寧先生回來了,回到了他魂牽夢繞的中國。

對于楊振寧先生來說,愛國永遠在內心,他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人。

楊振寧自傳讀后感楊振寧,美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留學歸來的知名學者,1929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數學系教授.自此,清華園中8年的少年生活,給楊振寧留下了溫馨的回憶.清華園對聰穎好學的少年楊振寧,是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日后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西南聯大,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無疑是一個神圣的殿堂,楊振寧曾回憶道:“想起在中國的大學生活,對西南聯大的良好學習風氣的回憶總使我感動不已.聯大的生活為我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在物理學里的愛憎主要是在該大學度過的六年時間里(1938-1944)培養(yǎng)起來的”.進入西南聯大后,楊振寧既沒有選擇父親專長的數學,也沒有選擇自己報考的化學,而是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物理學.可見求學道路上,興趣至關重要.出國留學,是楊振寧生命中的轉折.楊振寧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范圍很廣,包括基本粒子、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學等領域.對理論結構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風格:獨立性與創(chuàng)建性強,眼光深遠.楊振寧的求學之路是艱辛的,尋師也是屢屢受挫.歷經辛苦遠赴美國,先是到哥倫比亞大學找尋仰慕已久的費米教授,卻大失所望的撲了個空.隨后前往普林斯頓大學,希望求學于維格納教授,卻由于教授的休假再一次撲空.幸好遇到了昔日西南聯大的教授張文裕,在其指點下終于到芝加哥大學尋得名師,就是仰慕已久的物理大師費米.實驗是理論的源泉,科學的根本.楊振寧的第一個志向就是完成一篇實驗物理論文.由于動手能力和實驗技巧的欠缺,雖然經過了20個月的實驗工作,楊振寧還是未能完成自己的實驗論文.雖然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但楊振寧的這一志向還是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親身動手進行實驗的重要意義.實踐出真知,楊振寧這20個月的實驗工作也為他日后成為成功的理論物理學家奠定了基礎.演繹法和歸納法,在科學研究上各有所長.巧妙地結合應用兩種方法,使這兩種方法互為補充,取長補短,會使科研收效良多.這也正是楊振寧日后能在科學事業(yè)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研究得出的結論——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可能不守恒,震動了整個物理界,使得兩個人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是這位科學家從小到大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遠大的理想和信念,越挫越勇的求學理念,巧妙結合的科研方法,孜孜不倦的鉆研和探索.

楊振寧教授為什么95歲高齡了還要恢復中國國籍,美國籍不吃香了嗎?

楊振寧在2017年,95歲高齡時,做出了一個讓全中國人民都感到震驚的舉動,那就是放棄自己的美國國籍,重新擁有了中國身份,重新成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從骨子里就是中國人的人,哪怕曾經因為利益或者被逼迫而成為美國人,但是楊振寧的初衷,應該仍然是認為自已是完完全全的中國人的。

而其實中國人都有一個毛病,那便是在自已年齡越來越大之后,所有人都會有一個愿望,便是葉落歸根。死,怎么也要死在自已的國土上吧。

楊振寧算是出生在書香世家,父親是大學的數學教授,他自然也繼承了父親那數學家應該有的靈敏的思維和嚴謹的態(tài)度。在他獲得清華大學的碩士學位以后,得到了國家的支持赴美留學。而他的物理學天賦,也真正開始在美國得到展現。

與同時期出國留學深造的大多數中國學子不一樣,楊振寧那驚為天人的物理學天賦被美國人發(fā)現之后,便開出了各種十分吸引人的條件,希望把他留在美國。而看到美國愿意提供給他的各種科研設備和條件時,楊振寧的確動心了。

或許他是真心想要回國去幫助祖國發(fā)展壯大的,可是當時國內的經濟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根本沒有辦法為他的物理學研究提供任何幫助。我們只能認為,出于對科學研究的執(zhí)著和追尋,楊振寧選擇了留在美國,成為一個美國人??赡茉谒难劾铮茖W是沒有國界的,只要是他成功了,不在乎他的身份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

楊振寧當時做出的這個決定,讓無數中國人對他唾罵和失望,甚至連他的父親都為此與他斷絕了關系。畢竟與他一樣優(yōu)秀的人不在少數,別的留學生拼了命也要回到中國,條件再艱苦也要以中國人的身份來研究。對于這件事,我們不是當事人,不做過多的評價。

再說楊振寧選擇留在美國,也不是完全錯誤的。在美國的幾十年,他得到了最大的支持,在物理學上的成就無人能及,并且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蛟S在中國,他要拿這個獎,需要再等幾十年。在學術方面的成就,我們絕對認可。

而作為一個美籍華裔,楊振寧其實也算合格,他處處在美國宣傳中國的國情,發(fā)展與人情風俗,處處以自已是一個中國人的角度去向無數留美的華人做出宣講,讓更多的美國人開始接受和正視中國,極大地促進了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這是事實,值得我們肯定。

在最近這幾十年里,楊振寧越來越多地和中國接觸,對中國的臺灣,香港,內地等各地展開過無數次交流和溝通,并且越來越多地愿意在內地開講和行走。讓我們突然發(fā)現,原來老人家是真的老了,開始思鄉(xiāng)心切了。

在美國居住幾十年,楊振寧仍然只愛吃淮陽菜,仍然喜歡喝茶,仍然保持著中國人才有的無數習俗。足以證明,哪怕他的身份曾經是個美國人,他卻仍然有著一顆中國心。

特別是在與翁帆結婚之后,楊振寧的工作重心,幾乎已經全部放在國內了,他長年定居在香港和北京,已經完完全全把自已變回了中國人。但是,擺在他面前還有一道難題,他在明面上,仍然是一個美國人,拿著美國身份證,這不是他所希望的。

所以在楊振寧95歲時,終于做出了這個重大的決定,他放棄了美國國籍,選擇重新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一個完完整整的中國人。畢竟,他曾經已經做錯過一次,不能再錯第二次。

有機會可以重新成為一個中國人,或許是楊老先生心心念念了無數年的事情吧。只有如此,他在百年之后,才有臉面在黃泉之下見自已的父親!他也才能在去世時,可以安心地閉上眼睛。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haolei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