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答案1901年,赫爾辛基大學生理學教授蒂格什泰來到彼得堡。他訪問了這位嶄(zhǎn)露頭角的有聲望的俄國人。蒂格什泰是諾貝爾獎金評委會的委員,但此次到訪純屬私人性質(zhì)。在這里看到的一切,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認為巴甫洛夫在營養(yǎng)生理學方面出色的實驗是正確的。關(guān)于這一點,回國之后他親自寫信告訴了巴甫洛夫。
1904年春天,蒂格什泰又和另一位評委會委員約翰遜一起來到彼得堡,這次則是受到了官方的全權(quán)委托,前來審核巴甫洛夫的科研成果。但他們離開時,并沒有對巴甫洛夫有任何表示。
可俄國國內(nèi)立即出現(xiàn)傳聞,說要授予巴甫洛夫諾貝爾獎金。僅憑傳聞,巴甫洛夫便順利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的院士。一位俄國的學者得到西方承認之后才在本國得到承認,這已不是第一次了。之后不久巴甫洛夫收到了蒂格什泰從赫爾辛基寄來的信,通知他的確有要授予他諾貝爾獎金這回事。
“說實話,這事太突然,我都有些吃驚?!卑透β宸蛞幻娌鹦乓幻嬲f,“我怎么也沒想到得到這樣高的評價。”
謝拉菲瑪知道巴甫洛夫不喜歡爭名奪利,她也不再反駁他的話。不過,幾十年來的研究終于得到了權(quán)威性的認可,對他倆人來說,都是一件喜事。謝拉菲瑪衷(zhōnɡ)心地為自己的丈夫感到自豪。
1904年10月,巴甫洛夫得到了授予他諾貝爾獎金的正式通知。
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發(fā)震驚了巴甫洛夫,在初期他并不理解,他對革命感到心情沉重,認為國家完了,交戰(zhàn)國定會把她瓜分掉,可是當巴甫洛夫看到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成功地粉碎了白匪(fěi)軍及外國武裝干涉(shè)者,并建立起新的強大的國家時,他的心情完全變了。
當時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百廢待興,人民生活相當艱苦。蘇聯(lián)物資缺乏,通貨膨脹嚴重。人們往往要在食品店門口排上一夜的長隊,才能購得配給有限的面包。
巴甫洛夫雖然是教授級的人物,醫(yī)學院的頂梁柱,可他的待遇并不比普通市民好多少,往往也是吃了上頓,愁下頓。于是,他決定自力更生自力更生:不依賴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辦起……天,他召集到他所有的助手,十分鄭重地說:
“目前不只我們,就是全國的處境也是非常艱難的。我們科研人員不能總伸手向國家要吃的,我們是有條件自給自足的。我自己準備把菜園充分利用起來,用自己的勞動養(yǎng)活自己和全家人。你們怎么樣?同我一起干吧!”
從這天起,每逢清晨或黃昏,人們都會看到,有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在離研究所不遠的那塊荒地上挖著,鏟著。菜地的收成還真不錯,這下全家人都可以吃飽飯了。
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美國的科學院了解到巴甫洛夫的處境,都紛紛邀請這位偉大的生理學家去他們那里工作,并答應(yīng)為他提供科學研究工作的一切必要條件。
但巴甫洛夫想都沒有想過要離開祖國。
一天,一個陌生人來到巴甫洛夫的辦公室,向他報告說,門口停著一輛貨車,巴甫洛夫可以去領(lǐng)取一份配給(jǐ)。
“什么配給?”巴甫洛夫不解地問道。
“這是上面的決定?!眮砣诉f上一份公文。
那上面列有巴甫洛夫可以拿到的物品清單:火腿、肉、魚、野味……
巴甫洛夫看了一眼,問道:“實驗室中的每個研究人員都有一份嗎?”
“不,這是特別為您個人提供的!”
“那絕對不行!”巴甫洛夫生氣了,我的助手們沒有這些,那我也沒有資格享受這樣一份配給?!?br />
“那怎么辦?我是受托……”來人不知所措。
“不,我絕對不會接受的。你就這么回稟(bǐnɡ):巴甫洛夫堅持拒領(lǐng)。全國在挨餓,卻要給我特權(quán),我不會接受的。何況,比我處境困難的人還多得很呢……”
一天,高爾基來到巴甫洛夫的研究所:
“向我談?wù)勀睦щy吧,政府會盡力為您解決的?!?br />
“別的事情我們還可以應(yīng)付,就不給政府添麻煩了??墒沁@狗……,這狗的問題,我們實在犯難,有時我真想跑到大街上去捉狗!”
“那么,還有其它的嗎?”
“再給幾匹馬吧,瘸的,傷的都沒關(guān)系,我們只是用來提血清,作實驗。”
房間里很冷,像冰窖(jiào)一樣。高爾基凍得來回踱(duó)著步子。
“看來,你們連柴火都沒有?”他驚訝地問道。
“是啊,沒有柴火?!卑透β宸蛐π?,眼睛里閃爍著青春的火焰。他又詼(huī)諧詼諧(huī):說話有風趣,引人發(fā)笑。地說,“人們說,現(xiàn)在不是用爐子暖房子,而是用房子燒爐子。遺憾地是,這兒附近沒有木房子,不然真可以拆了做木柴了。如果可能的話,就給點兒木柴吧?!?br />
當提出給他提高口糧定量時,他生氣地抖動著灰白胡子,緊鎖雙眉:
“不行,不行,讓我和大家一樣,一點也不能多,應(yīng)該節(jié)約糧食。”
高爾基再次驚訝了:他了解到當時科學家們的食堂中的情況,每人每天只有100克面包外加野菜湯和稀粥。他來這兒之前,已聽到有不少人抱怨了。而面前這位老科學家,在提科研方面的要求時,是如此地堅決而友好;但一說起生活方面,竟沖人吹胡子瞪眼睛起來,仿佛就不該提出這種問題似的。高爾基有些疑惑(huò)不解。
他哪里知道,對這位老院士來說,工作就是一切,只要能不停止科學探索,不中斷研究工作,他便已心滿意足了。
巴甫洛夫依然穿著舊大衣,在裝滿自己種植的土豆、胡蘿卜、白菜的辦公室里,進行著杰出的研究……
美國心理學家約爾克斯和巴甫洛夫有長期的書信來往。多年來,在他寫字臺上方,一直掛著巴甫洛夫的肖像。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我對他高尚的個人品德欽(qīn)佩不已。與巴甫洛夫的相識是對自己的最好激勵和振奮,如沐(mù)春風。不管是受到贊揚還是聽到建設(shè)性的批評,他都是那么悠然自得,那么高尚優(yōu)雅。他對一切都感興趣。這是一個真正的世界公民,因為他是一名無私無畏的真正忠實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