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選答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于1956年。這樣一首短小而并不復雜的歌曲,近半個世紀來在世界各地越傳越廣,這在世界音樂文化史上也是罕見的。
關于這首名曲,有過許多不平凡而有趣的經(jīng)歷。1956年,當時蘇聯(lián)正舉行全國運動會,由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攝制了一部大型文獻紀錄片《在運動大會的日子里》。電影廠邀請著名作曲家索洛維約夫·謝多伊為影片配樂。作曲家與詩人馬都索夫斯基合作為影片寫了4首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便是其中的一首。
瓦西里·索洛維約夫·謝多伊(1907—1979)是蘇聯(lián)時代最負盛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出生于圣彼得堡一個掃園子工人的家庭。父親會拉手風琴,母親是唱民歌的好手,哥哥姐姐也都喜歡彈彈唱唱,所以瓦西里七八歲時便能把聽來的歌曲用吉他和曼陀林流利地彈奏了。大樓里有一家小電影院,那里有一架鋼琴,瓦西里在課余經(jīng)常去幫放映師整理影片膠卷,放映師也因此允許瓦西里彈一會兒鋼琴。瓦西里無師自通,僅靠自己的聽覺,很快學會了演奏一些曲子,并且成了學校晚會上不可缺少的小鋼琴家。十月革命后,索洛維約夫一家從陰暗的地窖里搬到了一座有鋼琴的寬敞的住宅里。十歲的瓦西里也開始跟一位女教師正式學習鋼琴。中學畢業(yè)以后,瓦西里先后在好幾處俱樂部和文化館工作過。這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經(jīng)常隨著舞臺上劇情的發(fā)展進行即興伴奏,充分顯露了他的才華。l929年,瓦西里考取了列寧格勒的中央音樂??茖W校。兩年后他轉入音樂學院作曲系,于1936年畢業(yè)。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他曾先后在戰(zhàn)地流動劇院“海鷹”以及波羅的海艦隊的演員小組擔任藝術指導。從1948年起擔任列寧格勒作曲家協(xié)會的主席。他榮膺了“蘇聯(lián)人民藝術家”的最高榮譽稱號。
索洛維約夫·謝多伊擅長于寫抒情歌曲和詼諧歌曲。他的進行曲數(shù)量不多,但也絲毫不見得遜色。他一生曾為四十多部影片配樂(自然少不了電影插曲),并創(chuàng)作了四百來首各種樣式、各種風格的歌曲。其中最為我國人民熟悉的,除《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之外,還有《海港之夜》、《春天來到了我們戰(zhàn)場》、《共青團員之歌》和《出發(fā)》等。
米海伊爾·馬都索夫斯基是蘇聯(lián)著名的歌詞作家,蘇聯(lián)國家文藝獎金獲得者。他1942年春天曾在一家戰(zhàn)地報紙上發(fā)表過一首小詩《歌唱伊爾敏湖》,曾由一位老音樂家馬里安·柯伐爾譜成歌曲。那首歌沒有引起反響,但它的音調(diào)基礎、它的韻律結構卻積淀在詩人創(chuàng)作記憶的深處。25年以后,它終于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獲得了新的生命?!赌箍平纪獾耐砩稀返脑姷囊饩撑c《歌唱伊爾敏湖》相近,至于音節(jié)數(shù)和抑揚格律,兩首詩則完全一致。馬都索夫斯基的詩出色地描繪了俄羅斯大自然的內(nèi)在的純樸的美;歌曲中年輕人真誠激動的心聲、萌生的愛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別之情都和這大自然的美和諧地交融在一起。而索洛維約夫·謝多伊他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發(fā)展了詩歌形象,仿佛就是從俄羅斯大自然本身誕生出來的。用作曲家本人的話來說,歌曲是“順著字母從筆尖底下流出來的”。
歌曲結合了俄羅斯民歌和俄羅斯城市浪漫曲的某些特點,但富有變化。雖然是短短的一首小歌,卻處處顯示出這位大師的匠心來:他靈活地運用了調(diào)式的變化——第一樂句是自然小調(diào)式,第二樂句是自然大調(diào)式,第三樂句旋律小調(diào)式的影子一閃,第四樂句又回到了自然小調(diào)式。作曲家還突破了樂句的方整性——第一樂句是四個小節(jié),第二樂句比第一樂句少一個小節(jié),第三樂句割成了兩個分句,一處使用了切分音,對意義上的重音的強調(diào)恰到好處,第四樂句的節(jié)奏與第一、二樂句相近,但不從強拍起,而變?yōu)閺娜跖钠?。四個樂句在章法上竟沒有一處是和另一處完全相同的,歌曲旋律的轉折令人意想不到卻又自然得體,氣息寬廣,結構精巧,于素雅中顯露出生動的意趣,真是令人驚嘆不已。難怪蘇聯(lián)音樂界盛贊索洛維約夫一謝多伊的歌曲作品“體裁靈活新穎,手法別致,風格多樣化,很少有雷同的感覺?!?
越有內(nèi)涵,越有深度的作品,它的藝術魅力往往不是一下子被認識的。據(jù)馬都索夫斯基回憶說:當初這首歌拿去錄音時,電影廠的音樂部負責人審聽之后并不滿意,毫不客氣地對索洛維約夫·謝多伊說:“您的這首新作平庸得很。真沒想到您這樣一位著名作曲家會寫出這種東西來?!币慌枥渌疂驳米髑掖诡^喪氣。不過影片上映后,歌曲還是受到年輕人的歡迎。第二年,在莫斯科舉行第六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直到開幕前的兩個月,聯(lián)歡節(jié)籌委會才決定選送這首并非為聯(lián)歡節(jié)而作的、當時在蘇聯(lián)卻已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去參加聯(lián)歡節(jié)歌曲大賽,果然,它一舉奪得了金獎。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是唱著“但愿從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登上列車,告別莫斯科的。自此,這首令人心醉的歌曲飛出了蘇聯(lián)國界,開始它的全球旅行。
1959年,蘇聯(lián)設立以“列寧”命名的最高榮譽獎,索洛維約夫·謝多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五首歌曲榮獲首屆列寧文藝獎。直到蘇聯(lián)解體為止,以歌曲作品而獲此殊榮的,除了索洛維約夫·謝多伊,還沒有第二個人。
1958年,在莫斯科舉辦第一屆國際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是美國青年鋼琴家范·克萊本。他在告別音樂會上激動地彈奏起這一樂曲,全場爆發(fā)出暴風雨般的掌聲,聽眾們都站起來齊聲高唱??巳R本回國后舉行音樂會時,還把這首歌作為常演曲目。1962年,肯尼·鮑爾用英語錄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由曼·庫爾蒂斯填詞,取名《莫斯科之夜》)成了美國當年的暢銷唱片,要知道在“冷戰(zhàn)”期間,美國幾乎是從不介紹蘇聯(lián)歌曲的。法國作曲家兼歌手弗朗西斯·雷馬克用這首歌的曲調(diào)另填法語歌詞,取名《春天的鈴蘭》,在法國唱紅一時。蘇聯(lián)的“若克”歌舞團在巴西訪問演出,演唱巴西的《桑巴》,全場觀眾高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作為回報。騎著阿拉伯快馬的撒哈拉騎手用最稀有的豪薩語唱著這首歌來到尼日利亞。這類有趣的故事不勝枚舉——芬蘭、幾內(nèi)亞,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到處都可以聽到有人在唱這首歌曲。
索洛維約夫·謝多伊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我始終認為:歌曲復雜或簡單,是并不重要的。終究不是因為這點才受人喜愛。只有當人們在歌曲里尋找自己生活的旅伴、自己思想和情緒的旅伴,這樣的歌才會受人歡迎?!?
這首抒情歌曲近半個世紀來所以具有魅力,不僅僅在于它的藝術上的成功。當時的蘇聯(lián)評論界認為:“杜納耶夫斯基的《祖國進行曲》中的愛國主義主題在索洛維約夫·謝多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借另一種形式、以新的面貌出現(xiàn)?!备枨膬?nèi)涵在傳唱過程中被大大延伸了:它已不是單純的愛情歌曲,也不僅僅是歌曲莫斯科近郊夜晚的景色,它已融入了俄羅斯人民對祖國、對親友、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愛